英魂塔內,屬於絕世名士的畫卷鋪開,瑩白光點再度開始跳動。
“停下。”
話音剛落,瑩白光點最終停下。
這是一位千古名相。
【英魂塔】:“恭喜宿主,於英魂塔中召喚出了絕世名士,王安石。”
北宋變法第一人,王安石。
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變法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宋史如果少了王安石,那真可以說是少了一半風流。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傳》
王安石二十一歲以第四名進士及第,創立“荊公新學”,散文更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為人才華橫溢,勤儉節約,也不貪財好色,不納妾不逛勾欄,一門心思就想著報效國家。
北宋麵臨著一個重要問題,窮!
冗官、冗軍、冗費,讓北宋的財政麵臨著巨大難題。
王安石數十載刻苦求學,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在某種程度上,參知政事就是宰相。
同年王安石主持變法,其目的是力圖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
富國方麵,力圖發展經濟,同時開辟財源,陸續製定青苗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均輸法。
強兵方麵,恢複兵農合一地征兵製,取代募兵製,推行保甲、保兵、設置軍器監。
教育方麵,改革科技,廢除明經科,整頓太學,唯才是舉。
當然,王安石確實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太莽。
這也算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王安石主打的就是大刀闊斧,選定一條路線就是猛乾,
這一點肯定有好有壞,屬於一條路走到黑。
像青苗法就是失敗案例,硬生生給玩成了高利貸。
保甲法同樣也是有弊端的,過度依賴民兵導致軍隊戰力下降,還加劇了社會等級分化。
不過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的原因,
主要是宋神宗太短命了。
王安石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證明他的變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宋神宗死後,王安石立馬下台。
而作為他的政敵的司馬光不管好的壞的一律廢除,甚至把打下的地盤都還給西夏了。
王安石和司馬光一個主張開源,一個主張節流。
實際上這兩個都沒有錯,還能一並實行,
但這兩人硬生生玩成了政敵。
王安石的倒台也意味著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了。
且不論王安石變法,作為官員的他也是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李承澤肯定是要重用的。
李承澤先是讓典韋專門跑一趟,告知秦嘯龍今日會有人過來,還把他們的名字報給了秦嘯龍。
隻要他們報上名字,再讓秦嘯龍派人將他們帶到禦書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