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北道。
由於南方平陽道的兵馬在王翦、樂毅等人的調動下北上劍北道。
劍北道此時的屯兵數量,一下子不亞於江北道的征北軍。
軍營都住不太下了,不過軍隊倒也簡單,直接現搭軍帳就是了。
雖然南方的平陽道大部分的兵馬都往北方調動了,但後方城池是不用擔心叛亂的。
平陽道的大都督是辛棄疾,都督同知是青天知府許伯升。
另外,平陽道十三州的刺史都是從英魂塔入世的名士。
後方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了,亂不了一點,那些守軍隻不過是象征性的威懾。
即便是江湖勢力也是如此,連入道境都沒有的勢力,辛棄疾翻手就可以鎮壓他們。
劍北道聚集了大量的兵馬,每日都在進行訓練,軍陣演練。
而李靖和徐達則是趁著這個機會,對平東軍的各軍進行一個了解。
隻有對各大兵種有一個足夠的了解,九月份他們指揮起來才能做到如臂使指。
另外,這次從陽翟來到劍北道的名將們可以說是很受歡迎了。
張三爺張飛自不必說,劍北道大都督是關羽,都督同知是徐庶,老熟人了。
身為漢末三傑之一的皇甫嵩也是一個老成持重,受人敬重的名將。
狄青在武將中相處起來比較方便。
而最能打的夏魯奇則是受到了薛仁貴的熱烈歡迎,雙方一槍一戟打得不可開交。
後來張飛、蘇定方和關羽也忍不住手癢加入了進去,劍北道上空一時間風雲變色。
沒人去製止,反正他們隻是切磋罷了。
過了打架的癮之後,就該談論正事了。
照例由辛棄疾主持,而徐庶負責打配合,充當軍師祭酒。
會議就在一片歡聲笑語和推杯換盞中和諧地進行著。
首先,身為劍北道大都督的關羽有權決定是否北伐,並且劍北道十一州需要全權配合。
不過這一點不用考慮,九月份是肯定北伐的,這一點李靖和徐達是帶著軍令來的。
因為聽雪皇室的無條件投降,北方沒有遭受損失,甚至得了不少糧食。
當然,其實劍北道最大的糧倉在南五州,南五州除了經濟發達,還可以稱作魚米之鄉。
當時拿下了劍北道南五州,讓大乾一次性得到了不少糧食。
會議首先明確了九月份北伐,然後就是將來的三軍最高統帥。
在互相的謙讓之後,
最終由李靖作為最高統帥。
關羽是服氣的,他雖傲,但也分人。
另外會有三路人馬,
蘇定方、薛仁貴、太史慈為一路,
徐達、常遇春、夏魯奇和甘寧為一路,
王翦,關羽、張飛和周泰為一路,
薛仁貴、常遇春和張飛三人為先鋒,
打的就是氣勢。
李靖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打得大燕王朝膽寒,打得更北方的雲羅王朝直接投降。
隻要能征服這兩大王朝,就可以駐軍洛王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