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麼想有些不道德,但是三大王朝和拓蒼皇朝朝的戰爭拉得越久,對於大乾是越有利的。
風陵王朝共有12州之地,目前已失北方二州,但是不久前又奪回了兩座城池,打響了反攻的號角。
如果不是因為拓蒼皇朝的國力實在是遠勝風陵王朝,他們早就撤軍了。
經曆14天的整軍之後,在風耀武和季昌河的率領下,拓蒼大軍繼續南征。
與此同時,在九月九日這一天。
劍北道大軍在九月一日開拔,
於九日北伐大軍也抵達前線。
劍北道和洛王城中間一共有兩個王朝,
雲羅王朝和大燕王朝。
但這兩個王朝的疆域都比較小。
雲羅王朝共七州,大燕王朝共八州。
劍北道自然是先打更靠近的大燕王朝。
一共有三路大軍齊齊北伐同時攻打北方的大燕王朝三州之地。
第一路,也是左路大軍。
由王翦為主帥,配上關羽、張飛和周泰,由張飛率領一萬大軍作為先鋒。
第二路,為中路大軍。
由蘇定方為主帥,配上薛仁貴、馬超和太史慈,由馬超領軍一萬作為先鋒。
第三路,為右路大軍。
以徐達為主帥,配上常遇春、夏魯奇和尉遲恭,由常遇春領軍一萬為先鋒。
首先明確李靖作為最高指揮,三路大軍由他調度,因為他們可以隨時聯絡。
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諸葛亮和馬鈞沒有閒著,一直在用長音石製作烽火令,並且先配備了給了江北道和劍北道。
然後就是後勤,後勤由兩人主管,平陽道大都督辛棄疾,劍北道都督同知徐庶。
另外還有樂毅、狄青和皇甫嵩配合趙雲坐鎮劍北道,防止因為知道大乾北伐可能南下的拓蒼皇朝軍隊。
大軍的大規模北伐是不可能瞞得過拓蒼皇朝的,尤其是逐漸北伐之後,就沒有大山隔著了。
麵對這種情況,江北道也隨時準備派出將領增援。
楊再興、宇文成都和高寵隨時待命。
畢竟江北道這段時間並沒有打算開啟戰事,他們打算等到風陵王朝實在是堅持不住了,再渡江北上奪取風陵關。
也是為了防止風陵王朝向拓蒼皇朝投降,目前風陵王朝和拓蒼皇朝打得好好的,他們確實沒有必要攻打風陵關。
隻拿下一個風陵關,對於韋睿他們有手就行,讓宇文成都逼迫一下,韋睿再站出來招降即可。
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宇文成都成功突破到了返虛境,成為了大乾一眾文武的第五名返虛境。
因為宇文成都的大名在風雲榜上高高掛著,威名遠揚。
宇文成都在金光平原掌控雷電的事情,早就因為風雲榜的傳開為人津津樂道。
風陵關的守將必須考慮他頑強抵抗會不會被宇文成都做掉的可能性。
至於風陵王朝剩下的疆域,
在可拿可不拿的範圍。
因為戰亂,風陵王朝北方現在肯定是民不聊生,拿到手之後勢必要治理一段時間。
不然的話,後方估計都很難穩定。
所以韋睿和裴行儉對於北伐,搶奪風陵王朝的疆域興趣不大。
他們在等。
等到拓蒼皇朝發現沒有辦法剿滅三大王朝聯軍,或者說三大王朝聯軍崩潰的那一天。
那一天就是西玄道和江北道聯合出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