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討伐千靈王朝和風陵王朝,主要是給李牧、吳起、李晟、李光弼等人刷軍功的。
這三大王朝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從北方難打,但是從南方容易打。
棲雲道的烈風關最為顯著,北麵、東麵和西麵全是高山,隻留一個山口,
南方卻是大開口的平原,長驅直入。
還有就是風陵王朝南方的一大道防線,風陵關已經被韋睿他們搶了。
另外,由於風陵王朝已經丟失了北方的門戶,失去了北三州,迫使他們不得不將更多的兵力囤積在北方。
如果李晟、李光弼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奇兵,很有可能迅速攻占南方的地盤。
等到他們反應過來時候,李晟他們可能都不知道打到什麼地方去了。
千靈王朝就更好打了,風陵江劃過千靈王朝的南北方,可以說是千靈王朝南北方分界線。
但是現在更上遊的棲雲道已經被大乾占領了,這導致了一個問題。
棲雲道的軍隊完全可以順流而下,西玄道的軍隊北上,雙方共同夾擊千靈王朝南方。
甚至可以斷了他們的補給,還有與千靈王朝北方的聯係,這樣他們不想投降也得投降。
大乾軍隊從棲雲道順流而下的時候,千靈王朝南方簡直就像是被包了餃子,到時候想怎麼打完全看他們。
因為風陵江劃過南北,其實千靈南北方爆發過不少次內亂。
唯一可惜的是,千靈王朝的京都千靈城在北方,沒辦法直接逼迫千靈帝投降。
所以衛青和韋睿他們的請求就被答應了,三月份三道大軍出征。
另外就是洛王城的問題,現在應該叫洛州,洛州的東方和西方有兩個王朝,分彆是七玄王朝和北齊王朝。
洛州西邊的北齊王朝已失去兩州之地,拓蒼皇朝派出了重兵在攻打。
蘇定方也上了一份奏書,蘇定方的意思是要不要儘快與拓蒼皇朝搶地盤。
還是放棄西邊的北齊王朝,布好洛州的防線,用洛王城作為防線與拓蒼皇朝交戰。
畢竟洛王城的自從建立起來之後便不曾破過的堅城,城牆都是用黑鐵加固過的。
另外蘇定方還建議,尋求合適的時機可以試著拿下洛州東方的七玄王朝。
洛州和黔中道兩路人馬可以分彆從西麵和北麵進攻。
洛州由蘇定方率領,黔中道由徐達率領,打個七玄王朝有手就行。
蘇定方的這道奏書倒是個好問題。
要不要出動大軍和拓蒼皇朝搶北齊王朝的地盤,是個值得仔細思考的問題。
目前不爭比爭的好多。
在這點上,包括房玄齡、王猛的一眾文臣們都是傾向於不取的。
他們均認為放棄洛王城這樣一座堅城,去取一個更難防禦的北齊王朝不值得。
然後就是和拓蒼皇朝又起摩擦的問題,他們都認為如果洛州出大軍和拓蒼皇朝搶北齊王朝的地盤,
那麼拓蒼皇朝如果得知大乾正在攻打千靈王朝和風陵王朝大軍,很有可能也要來湊熱鬨分一杯羹。
不如雙方默契地各退一步,他們愛拿北齊就去拿北齊,而大乾這邊完成既定的戰略規劃,取千靈和風陵王朝。
至於取洛州東邊的七玄王朝倒是一個好提議,但他們是不建議用大軍攻打。
可以和七玄王朝打經濟戰和封鎖戰,不戰而屈人之兵,逼迫他們投降。
洛王城原本是雲羅、七玄和北齊三大王朝的通商要道。
現在洛王城和雲羅王朝已經歸屬大乾,變成了洛州和黔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