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王朝京都,風陵城。
前些日子,風陵帝已經得知了原千靈帝已死的消息,是從現千靈帝口中得知的。
同樣的,他也知道了北莽帝已經向大乾投降,並且三分之二的疆域都被大乾接收。
這些都被千靈帝告知了風陵帝,風陵帝接下來的舉措可能會影響千靈帝的決定。
知道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風陵帝的想法是龐盛瘋了,剛打了勝仗居然就投降了。
即便他同樣想要投降拓蒼皇朝,
但也不可能那麼快投降,
至少要兩頭談判,
給自己談一個更好的籌碼。
怎麼可能像龐盛那樣輕而易舉地就投降了,實在是令風陵帝百思不得其解。
主要是千靈帝並不知道龐盛投降的籌碼究竟是什麼,除了明麵上的鄉侯,什麼都不知道。
在這種方麵,大乾的保密程度是很高的,除非龐盛自己泄密。
不過已經太晚了,他們在公孫瓚的護送下已經過了大半個西玄道,在往安西道趕。
那裡都是大乾疆域,
千靈帝拿頭問,龐盛也無處泄密。
再者,泄密對於龐盛根本沒有好處。
龐盛的投降,北莽王朝疆域被大乾吞並,這些事情都代表著三大王朝聯盟的破裂。
也意味著風陵帝必須給自己尋求後路了,不過他還沒做好決定。
主要是風陵帝遇到的阻力,跟龐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說龐盛在北莽王朝的文武中有三分之一反對他投降,而且三分之一中還有很多是龐盛可以輕易解決的。
那風陵王朝文武百官中至少有半數以上是反對投降的。
同樣的,因為龐巨元已死,除了邊軍的寧德宏,北莽王朝沒有問道三境武者了,龐盛不用考慮自家入道境的想法。
很遺憾,風陵帝頂頭的兩位入道境都反對他投降,其中一位還是他的太爺爺。
風陵王朝一共有三位入道境,一位是北方軍隊將領,另外兩位是皇室和宗室。
一開始的四位,不過武延昭已經降了。
這兩位一反對風陵帝投降,他遇到的阻力便與龐盛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就是風陵王朝人民的意願了。
同樣是與北莽王朝做對比。
這次與拓蒼皇朝的戰爭,
不管是不是因為烈風口的存在,北莽王朝就是大勝了拓蒼皇朝大軍。
但風陵王朝就不一樣了,他們輸了,而且是輸得一敗塗地,直接丟失了北方門戶。
在這種時候,南方風陵關的守將武延昭居然不戰而降了,風陵關直接易主了。
在這種情況下,風陵王朝的人民是憤怒的,尤其是北方人民。
丟失了北方門戶這一戰還損失了不少將士的性命,還有百姓生命和財產。
那是無數條人命,風陵王朝的北方人民對於拓蒼皇朝肯定是怨恨的,這就又是一重助力。
而北莽和大乾沒有發生過戰事,人民沒有太大阻力,投降雖然可恥,但是並不是不能接受。
若是風陵帝在這個時候選擇投降拓蒼皇朝,他嚴重懷疑,他很快就會被人暗殺。
而且自家的爺爺,還有另外的宗室入道境是不會管他的。
畢竟,這兩位是不願意投降的。
所以風陵帝想要投降拓蒼皇朝的阻力是很大的,而且他沒有能力去解決這種阻力。
文武百官、百姓加上自家的太爺爺,
這讓他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