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蒼皇朝和北方十二大王朝的戰爭打得十分火熱。
因為拓蒼皇朝一直以來的做法就是不留一人,無論是皇室還是宗室。
這也斷絕了北方十二王朝想要投降的皇室的想法,對他們而言,隻能夠與拓蒼皇朝決戰到底。
而且和拓蒼皇朝的這場戰爭也已經進行了一年多接近兩年的時間,
北方十二王朝的百姓也對拓蒼皇朝有了一定的抵觸情緒。
其實不光是北方十二大王朝的百姓有情緒,拓蒼皇朝自己的百姓也是有的。
拓蒼皇朝連年的征戰是需要糧食的,
尤其在戰時,賦稅更加大了。
一年兩年還好,拓蒼皇朝的體量能夠堅持得住。
但是拓蒼皇朝自已經死了的拓蒼帝在時便年年都在征戰,已經不是一兩年了。
拓蒼皇朝同樣有一個王朝的通病,
土地兼並。
尤其在戰爭年代,因為稅負嚴重,再出現一點天災,直接就能讓一個家庭破碎。
這也讓百姓手裡的土地越來越少。
大乾的承包製,其實拓蒼皇朝是不太好學的,或者說根本學不來。
因為拓蒼皇朝的將領,還有文臣基本上都是世家之人。
用承包製涉及的是他們的利益,
因為土地都被收回國有。
這一點閻輔也是一樣的,閻輔雖然自己不貪汙,但是他同樣背後還有閻家。
哪怕是閻輔自己都沒有動過使用大乾這樣的承包製的方法。
因為他很清楚這個辦法沒有可能通過,受到的阻力實在是太大了。
李承澤能夠將承包製在大乾推廣有很多個原因。
其一是那些土地剛剛得到,大多是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法,將土地轉為國有的。
其二就是因為文武,大多數是李承澤的人,並不是世家之人。
所以他們能夠堅決實施李承澤的政策,而不用擔心陽奉陰違。
甚至於他們還會幫助李承澤打壓世家,畢竟這又不是他們的世家,不會涉及他們的利益。
李承澤又不是對世家完全打壓,
因為他清楚堵不如疏。
李承澤是懂得開源的。
雖然李承澤將世家手中的土地從他們手中剝奪了過來,
但是李承澤給他們開辟了更多的選項,能賺錢的選項。
以大前現在商業的發達程度,去種地反而是不賺錢的行業。
大乾現在的農業稅占比已經越來越低了,而且還準備繼續降低農業的賦稅。
隻要土地有足夠多的人去種,
哪怕是三十稅一,
都比那些耕地在世家手中被隱藏起來,連賦稅都收不到要好。
雖然大乾的賦稅遠遠比拓蒼皇朝要低,但是並不需要擔心糧食缺少的問題。
除了實行屯田製,還有六大牧場。
還有江北道和江南道這兩個預備的超級糧倉,基本上都是平原。
之前限製江北道和江南道耕種的是洪水泛濫的問題,可以說是每年都有洪澇。
經過河道的疏通和治理,
去年一整年都沒有洪澇發生。
經過李冰和範仲淹的主持設計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