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劍北道的北方乃是黔東道。
從黔東道開始就不算是北伐了,
按照地理位置應該叫西征。
左中右三軍也可以叫上中下三軍。
黔東道的最高統帥為李靖,由他坐鎮後方統籌調度一切。
哪怕是身為上中下三軍指揮的裴行儉、李牧和陳慶之也是一樣的,
要聽從李靖的軍令行事。
軍令如山是寫在大乾軍律之中的。
可以質疑,但必須執行。
尉遲恭統領五千輕騎為上軍先鋒。
秦瓊統領五千輕騎為中軍先鋒。
程咬金統領五千輕騎為下軍先鋒。
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和翟長孫四人加起來還有兩萬重裝步兵玄甲軍。
薛仁貴率領他的精銳作為機動部隊。
除此之外,還有李存孝的特殊兵種飛虎軍,這種一支人數很少的精銳部隊。
另外周泰、蔣欽、太史慈和甘寧四人將率領大乾戰船船隊北上,
屆時他們聽從洛東道的戚繼光指揮。
......
黔中道的最高指揮官乃是徐達。
三軍指揮則是皇甫嵩、狄青以及前一段時間加入的藍玉。
猛將方麵則有常遇春和夏魯奇。
就這兩人之前麵對拓蒼皇朝東軍打出的戰績,可以說是拓蒼小兒聞之夜啼了。
常遇春目前有一萬精銳鐵騎虎嘯營,
為與張飛的黑騎營有所區彆,
虎嘯營的鎧甲是黑金色,且以金色為底的鎧甲上有黑色紋路。
最後便是目前大乾最北方。
以洛王城為最前線的洛東道。
洛東道的最高指揮為蘇定方。
因為他之前立下了足夠大的軍功。
覆滅了兩萬爭天騎和兩萬輕騎兵,
這對於拓蒼皇朝是一次重大打擊,
不光是軍隊打擊,還是士氣打擊。
洛東道的三軍指揮則分彆由韋孝寬、戚繼光和吳起擔任。
先鋒則有天水麒麟兒薑維、白馬銀槍高思繼和同樣前一段時間加入的賀若弼。
為了讓大乾有足夠多的巔峰,李承澤前一段時間專門召喚了一批一流及頂級名將。
宗澤、陸遜、陸抗等將領也會從南方北上,逐漸加入戰場。
隻有身在劍南道的李廣、夏侯惇和折禦卿等人不會參戰。
他們負責的是防守是百莽高原,還有劍南道長城及牧場的建設。
......
就這樣,從最西邊的棲雲道一路往東北,到了最北方的洛東道,將會是一整條戰線。
這一整條戰線將傾儘全力,
與拓蒼皇朝全麵交戰。
因為這將是大乾最好的機會了。
這是大乾與拓蒼皇朝的信息差。
拓蒼皇朝還是有不少人其實不清楚大乾的裝備優勢,到底優在哪?
以及不了解大乾軍隊真正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