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成果,正麵戰場的五大皇朝聯軍暫時退去了。
大乾的一整條防線都固若金湯,
而且五大皇朝聯軍也發現了大乾那邊的軍隊,壓根就不比五大皇朝聯軍要少。
哪怕是加上百花皇朝和三聖皇朝加起來的二十一萬士兵,大乾在人數上依然沒有劣勢。
攻城戰本來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數優勢,如果有武器優勢就更好了。
可是這種他們一個沒有。
天宮江天塹是他們必須要渡過的,這是大乾的地利。
大乾的軍隊還有後勤上下一心,共同抵禦著五大皇朝聯軍,這是人和。
大乾的武器優勢還很明顯。
多重因素讓這場戰爭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這還是在大乾這邊沒有主動出擊的情況下。
目前還不到反擊的最好時刻。
想要對五大皇朝的聯軍反擊,要等到他們的士氣跌落到極致的時候。
畢竟如果大乾想要反擊,
天宮江便不再是大乾的天塹,
反而成為了五大皇朝聯軍的天塹。
目前前線有六個戰場,戰場的數量主要取決於五大皇朝聯軍的分兵情況。
大乾的一整道城牆都是聯通的,完全可以在城牆上麵行軍。
雖然不是說一整條直線距離,但是相比較其他地形,也可以在城牆上快速行軍。
第一個戰場是陰山山脈的衛青、霍去病和楊素。
韓擒虎、賀若弼、楊大眼、史萬歲他們也在這裡。
五大皇朝聯軍沒有選擇他隔壁的王忠嗣,是李光弼和郭子儀。
因為王忠嗣他們所負責的這一塊區域,渡江難度比較大。
當然王忠嗣他們也沒有看戲,留了一部分兵力駐防以後,對左右進行了支援。
孟珙、吳玠、裴守約、劉錡、潘美、曹魏八虎皆聽王忠嗣指揮。
第二個正麵戰場是韋睿、謝玄和嶽飛他們,楊再興、高寵和嶽雲等人也在這裡。
嶽飛的背嵬軍和楊再興的嶽家精騎準備就緒,等待嶽飛的一聲令下,渡河對五大皇朝聯軍進行反撲。
第三個正麵戰場是關羽、王翦和樂毅,張飛、馬超、黃忠和王翦之子王賁皆在前線。
張飛的一萬超級重騎兵黑騎營,在後方養精蓄銳,等待乘船渡河的時機。
第四個正麵戰場是李靖、裴行儉、李牧和李績他們負責。
李存孝、薛仁貴、秦瓊、程咬金、尉遲恭和陳慶之皆在正麵戰場。
超級重裝步兵玄甲軍在後麵養精蓄銳,沒有參與守城戰。
第五個正麵戰場是徐達、戚繼光、狄青、宗澤、陸遜、陸抗等多位將領。
冉閔、常遇春、夏魯奇、藍玉等人也在前線參與守城。
第六個正麵戰場則是蘇定方、周瑜、吳起、韋孝寬等人。
江表十二虎臣,加上王彥章、太史慈和麴義都在第六戰場。
隻不過這個正麵戰場不太一樣,
五大皇朝聯軍的軍隊嘗試乘船從海岸線突破無果後,嘗試分為兩個小戰場,
一個正麵渡江,另一個從海岸線登陸。
但最終都沒有能成功,跟隨著五大皇朝聯軍的指揮,已經陸續撤退了。
目前全線處於偃旗息鼓的階段。
五大皇朝的兵力,沒有能對大乾的兵力造成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