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王朝的老皇帝隻是入道境一重天,且年歲超過兩百,氣血已經不算鼎盛了。
李承澤當即做了決定,“傳賈詡!”
值守門外的典韋朗聲重複李承澤的命令。
賈詡很快來到禦書房,
“臣參見陛下。”
賈詡很清楚李行簡不會無緣無故召見,等待著李行簡的命令。
“依文和先生之見,誰適合去清風王朝?”
賈詡早就知道李行簡要布局清風王朝,早就在心中做好了草案。
“依臣之見,王忠嗣、郭子儀和李光弼三位將軍比較合適。”
緊接著,賈詡便解釋了選擇他們的原因。
他們在麵對各種複雜情況時,有較強的處理能力。
隻要再給他們搭配一些文官,他們足以管理一個王朝疆土。
“就依文和先生之見。”
李承澤決定讓王忠嗣、郭子儀和李光弼去清風王朝。
跟隨王忠嗣他們一起去的,還有高仙芝、李嗣業、明雲溪、徐榮等多位將領。
至於執政的文官。
在賈詡的建議下,則讓徐庶、田豐、沮授等多人前去。
徐庶他們會率領船隊一同出發。
而王忠嗣和郭子儀會在船隊抵達中洲之前,先行前往清風王朝。
收到賈詡的傳信後,王忠嗣當即行動,他們要趕緊迅速趕往清風王朝控製住局麵。
“文和先生對中洲的發展有何建議?”
在堪輿圖前,賈詡捋須緩緩道:
“臣的建議是一路向東,暫時不北進,可以從正南方北進。”
李行簡疑惑道:“為何?”
“向北的話,會與以錦華王朝為首的王朝聯盟有所接觸。”
“如果在大乾進軍中洲前,能夠保證穩定的情況下向東部擴張還是可以的。
“屆時大乾能夠選擇的道路就更加多了。”
賈詡說出了他的規劃,
東域長安的發展是比較難複刻的。
中洲的總體情況要比東域好一些。
“朕也清楚,想要再複刻東域長安太過困難,隻要站穩腳跟即可。”
隻要有根據地登陸,剩下的就可以交給大乾軍隊。
賈詡露出自信的笑容,“那就沒有問題了。”
“陛下發現沒有,清風王朝的農業非常發達,有成為糧倉的潛質。”
賈詡已經通過暗探的情報,和煙雨樓的情報彙總,做出了一個詳細規劃。
李行簡微微頷首:“如果能成為糧倉,倒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沒錯,屆時也能降低糧草運輸的壓力。”
寧月娥對中洲南方王朝做過一定說明。
中洲的第一道分界線以南的王朝,都是有成為糧倉的可能性的。
尤其是清風王朝,農業尤為的發達。
可能有一定海風和山脈的因素。
在寧月娥看來,可能土壤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之前寧月娥沒覺得土壤有什麼問題,
但是自從南域北方發現了寒土的種植以後,她才猜測土壤可能會是一個影響因素。
賈詡捋須笑道:“總而言之,先保有一個根據地總是沒錯的。”
在李行簡和賈詡商議時,船隊的安排已經好了。
而身在西域的王忠嗣、郭子儀等人,也打算動身先去中洲打探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