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域這邊有秦良玉、高熲和寇準幫忙穩定後方,中洲那邊也不差。
狄仁傑、海瑞、薛向、洪皓、張昭同樣能幫助他們穩定後方。
不過李承澤還是用新得到的氣血之力,又派了幾名名士過去。
崔浩、虞允文、張承業、耶律楚材和劉穆之。
崔浩是北魏統一北方的重要人物。
他出身清河崔氏,幫助拓跋燾統一北方,而後拓跋燾讓崔浩和高允編寫國史,書成之後,崔浩身死族滅。
當然,崔浩的死其實也與正統有關。
他出身清河崔氏,而拓跋燾是鮮卑貴族,他們絕不允許漢人豪門的快速崛起,挑戰他們的地位。
才導致了後來的國史之獄,漢人豪門遭到嚴重屠戮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幾乎滅門。
北魏的漢化也延緩到了馮太後和北魏孝文帝才陸續進行。
崔浩的人品不算很好,朝中有人意見和他相左便誣陷殘害,而且極度勢利眼。
不過李承澤派去的這5人中,並不是,崔浩的地位是最高的,而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才是成吉思汗的首席謀士。
他有房杜之才,也有孔孟之仁,乃是少數民族的賢臣之一,當得起文正之名。
耶律楚才有效遏製了蒙古人的屠殺傳統,沒有他南宋地界就成草原了。
正因為耶律楚材的存在,讓蒙元看起來真的像一個朝代,耶律楚材是蕭何級彆的。
不過因為他輔佐的是後期的成吉思汗和窩闊台,沒趕上忽必烈顯得名氣稍遜一籌。
英魂塔將其評定為絕世名士。
鐵木真也評價他為此為天賜我家,軍國庶政都可以委托於他。
他執掌中原地區賦稅事宜,設立州郡長官是軍民分治,反對改漢地為牧場。
建立賦稅製度,製定初步法令,積極恢複文治,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殫精竭慮。
虞允文可以說是暴走的書生,采石大捷為南宋續命百年。
完顏亮背叛盟約率領60萬大軍南下,
正是一介書生的虞允文力挽狂瀾。
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這是那位看到《續通鑒記事本末》時,被虞允文的事跡打動揮筆寫下的。
唐末的張承業雖然是個宦官,但他的內政能力十分強悍。
李存勖前方打仗,他負責大後方治理,軍需糧草源源不斷,治理流民,開墾農業。
和契丹做生意為李存勖統一北方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他死後,李存勖打仗經常沒錢,
搞後方建設張承業很有能力。
最後一位是劉穆之。
這位也是個能人,劉穆之不死,劉裕也有很大的機會能夠一統天下。
劉穆之不死,他便可以安心地在外統兵作戰,但劉穆之一死,他必須回到後方。
因為劉裕不回的話,家都要沒了。
而由劉裕把守的關中,也不可能被赫連勃勃奪取,反而很有可能讓劉裕轉過頭來滅掉。
有耶律楚材、劉穆之、張承業、虞允文和崔浩這五人加入中洲。
有這五人的幫助,再配合狄仁傑和海瑞,中洲戰場的後方也無須擔心。
中洲的後方比長安要更難管一些。
長安那邊早就是大乾的疆域了,並且進行了一定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