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回到三聖皇朝內部之後,三聖皇朝的軍隊還是沒能防守得住大乾的進攻。
在撤軍途中,季長歌、季炎嵩和季昌河還有三聖皇朝的將領決定來一次反攻。
畢竟不能讓大乾的大軍就這麼一直突破防禦,然後一直追擊。
再這麼追擊下去,三聖皇朝軍隊遲早得被追得丟盔卸甲、軍心渙散。
商議之後他們決定組出一支精兵,
對追擊的大乾騎兵進行埋伏。
這一戰務必要贏得漂亮,打出氣勢,這樣才能調動三聖皇朝軍隊的士氣。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他們的一舉一動,還有軍隊的調動都在烈火鷹的掌控之中。
知道他們埋伏的是自己,公孫瓚並沒有退怯,而是選擇率領白馬義從向死而生。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夏侯淵和夏侯惇則是發揮出了虎豹騎最快的行軍速度,馳援公孫瓚。
隨後嶽雲率領的嶽家精騎也到了,三方對三聖皇朝的伏兵進行包圍。
在包圍之中,公孫瓚一槍刺死季炎嵩,季昌河也死於嶽雲槍下。
牛皋孤軍深入,殺入後方對上了季長歌,並將其重創,但是被季長歌逃跑了。
隨著牛皋將三聖皇朝的軍旗斬下,
在戰陣中高喊降者不殺。
各種武器丟在地上碰撞在一起的聲音,還有抱頭蹲地的三聖皇朝士兵,
代表著三聖皇朝這次埋伏的失利。
這一次埋伏的失利,是三聖皇朝自一開始被突襲後失利最大的一次。
有多位將領直接死在這一次埋伏當中,身為主帥的季長歌被重傷逃遁。
季長歌可以說是三聖皇朝那邊比較不錯的主帥和指揮了。
主要是他比較了解大乾軍隊,至少比其他人要了解得多。
季長歌現在雖然跑了,但是牛皋給他留下了碗口大小的槍傷多處,罡氣也震傷了他的經脈,讓他身受重傷。
季長歌想要快速恢複還是有些困難的。
在季炎嵩、季昌河等人死後,三聖皇朝的那個問題又顯露了出來。
他們的將領儲備嚴重不足,後續沒有人能夠填上這些空缺。
在一開始嶽飛出清風山脈的時候,就專門殺了不少三聖皇朝的將領。
在這一次三聖皇朝派出伏兵,意圖打出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之時,又死了十數位將領。
三聖皇朝那邊特彆重視這次埋伏,南方大部分將領都參與了進來,由季長歌作為指揮。
而這次的死傷太過慘重,讓三聖皇朝的將領,出現了非常大的空缺。
這是因為三聖皇朝在之前的休養生息的時候,沒有能夠培養出足夠的將領。
三聖皇朝的將領也多是出自世家,普通百姓沒有上升的渠道。
哪怕是原本的將門,因為長時間沒有得到鍛煉,也顯得跟不上了。
季長歌重傷,死了十幾位將領,三聖皇朝的士氣在回升一點後,又跌落到了穀底。
這次可以說是跌破下限了。
因為這裡是真正的三聖皇朝的地盤。
防禦不是原本的衍聖王朝和青玉王朝疆域能夠比的。
可他們還是輸了,而且是輸的一敗塗地,這對士氣和信心的打擊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