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三聖皇朝南疆。
這個位於中部的戰場,曆經一天的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這一戰令三聖皇朝損失慘重,季長歌和季先生都戰死沙場。
三聖皇朝重金投入的裝甲戰車,雖然能夠抵擋神威將軍炮。
但是擋不住完全就是人形兵器的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等人。
繞路殺入後方的楊業、潘美,配合左右兩翼率領騎兵的項羽和高寵,
先後殺死了季長歌和季先生。
季長歌的死亡,讓三聖皇朝的士氣跌落穀底,出現了大麵積的逃兵。
但是三聖皇朝的後方,
有很大一部分都被楊業和潘美率的大乾刀盾兵給擋住了去路。
隻有一小部分三聖皇朝的逃兵,成功逃了出去。
在季先生死後,三聖皇朝的士兵徹底投降,完全不做任何反抗。
這場持續一天的平原野戰,以大乾的獲勝而告終。
除了季長歌和季先生的死,三聖皇朝的將領在這一次也死傷慘重。
包括三聖皇朝最強的三支強軍,死傷也不計其數。
這一戰是王忠嗣他們,為了徹底打沒三聖皇朝的信心而戰的。
所以賀若弼、韓擒虎等人在下手的時候都比較重。
楊素更是親自下場,本來作為中軍指揮之一的,他是不用親自下場的。
像王忠嗣、郭子儀、薑子牙便沒有做任何行動,一直在指揮軍隊。
中部的戰場是最晚結束的。
東部的戰場第二個交手,但卻是第一個結束的,因為錦華王朝聯軍太輕敵了。
當然,即便不輕敵,錦華王朝聯軍依然沒有辦法抵擋神威將軍炮。
隻是他們的輕敵讓他們付出了更為慘重的代價。
神威將軍炮炮火洗地以後,錦華等九大王朝聯軍的軍陣已經大亂。
隨後便是大乾的軍隊,以小規模作戰收割著錦華王朝聯軍的性命。
藍玉、羅成、皇甫嵩率領軍隊輕易鑿穿了他們的中線。
最後羅成殺入敵陣,輕取九大王朝聯軍最高指揮裴臣的性命,王朝聯軍大亂。
亂起來的錦華九大聯軍,更不用提什麼與大乾軍隊交戰了。
看到時機剛好,李光弼他們便開始納降,李光弼、李晟和裴行儉已經在陸續收攏殘兵了。
跟三聖皇朝不一樣的是,
雖然這些北方王朝也選擇與大乾交戰,但他們是可以儘可能納降的。
北方十八大王朝的皇室和皇帝,不願意投降是他們的事,與這些士兵無關。
更重要的是,其實李光弼不相信這十八個王朝皇帝,個個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難不成還能真為了這個根本就坐不穩的皇位,要跟大乾抗爭到底。
說白了,其實就是三聖皇朝不一樣壓力沒給夠,讓他們有了獲勝的希望。
因為有了獲勝的希望,所以他們並不想投降,畢竟還可以坐穩自己的皇位。
但隻要一給夠壓力,讓他們清楚地知道,這個皇位是坐不穩的。
北方十八大王朝,不可能個個都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
這些王朝內部的文武官員,可能也會分成投降派和死戰派,爭論不休。
不過這都是這些北方王朝皇帝和文武官員該想的事。
至於這些王朝士兵,李光弼他們主打的是能收攏就收攏,儘可能保存人口。
畢竟這一次戰爭,涉及到了整個中洲的南北方,造成的損失一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