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本名裴世矩,字弘大,河東聞喜人,隋唐時期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地理學家,北魏荊州刺史裴佗之孫,北齊太子舍人裴訥之之子。出身於河東裴氏西眷房,勤奮好學,文章華美,北齊時期,起家司州兵曹。進入北周,投靠隨國公楊堅,隋朝建立後,授內史舍人。參加隋滅陳之戰,平定嶺南叛亂,安撫突厥啟民可汗,曆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冊封聞喜縣公。隋煬帝時期,仍受重用,聯合蘇威、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人同掌朝政。用心經營西域,打擊吐穀渾,設計分裂突厥,江都宮變後,委身於宇文化及、竇建德,始終受到尊重。歸降唐高祖,曆任殿中侍禦史、太子詹事、檢校侍中,冊封安邑縣公,支持與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和親。玄武門之變後,奉命勸諭東宮兵馬,授民部尚書,深受唐太宗推崇。裴矩病逝,時年八十歲,獲贈吏部尚書、絳州刺史,諡號為敬。
裴矩,自幼喪父,由伯父裴讓之撫養成人,他勤奮好學,文章華美,頗有心計,在北齊曆任司州兵曹從事、高平王文學。北齊滅亡後,裴矩被定州總管楊堅征辟為記室,深受器重,後因母喪返回家鄉聞喜守孝。北周靜帝任命楊堅為丞相,楊堅遣使前往聞喜,召裴矩回京,授為丞相府記室。
楊堅稱帝,建立隋朝,裴矩升任給事中,主持內史省事務,代理內史舍人。任命晉王楊廣為元帥,率軍南伐陳國,裴矩則任元帥府記室,隋軍攻破丹陽後,楊廣命裴矩與高熲一同收集陳國的地圖、戶籍。裴矩奉詔巡撫嶺南地區,他尚未啟程,高智慧、汪文進便在江南作亂,使得吳越一帶道路難以通行,裴矩行至南康,聚集士卒數千人。這時,俚帥王仲宣進逼廣州,又命部將周師舉圍困東衡州,裴矩與大將軍鹿願解東衡州之圍,先後在大庾嶺、原長嶺擊破叛軍,斬殺周師舉,一直打到南海,王仲宣大驚,潰散而回。
後來,裴矩安撫嶺南二十餘州,並承製任命州中渠帥為刺史、縣令。裴矩回朝後,隋文帝在大殿慰勞,並對高熲、楊素道:“裴矩率三千敝卒,一直打到南康,有這樣的臣子,還有什麼憂慮的呢!”裴矩因此被授為開府,賜爵聞喜縣公,並擔任民部侍郎,不久又改任內史侍郎。
突厥強盛,而都藍可汗之妻大義公主又是北周宗室女,因此常入侵邊境,大義公主與隨從私通,被長孫晟揭發,裴矩趁機請求出使突厥,遊說都藍可汗,讓他殺死大義公主。後來,大義公主果然被殺。都藍可汗與達頭可汗聯盟,並大敗啟民可汗,啟民可汗南下歸附隋朝。隋文帝任命太平公史萬歲為行軍總管、裴矩為行軍長史,出兵定襄道,趁機攻打突厥,都藍可汗被部下殺害,達頭可汗自立。
史萬歲擊破達頭可汗,卻在回朝後被隋文帝冤殺,裴矩的戰績因此未被敘錄,後奉命撫慰啟民可汗,升任尚書左丞。獨孤皇後病逝,裴矩與牛弘參照《齊禮》,製定殯葬製度,改任吏部侍郎。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西域諸國紛紛前往張掖,同中原往來通商,裴矩奉命監管互市。他知道隋煬帝有吞並西域的打算,便查訪西域的風俗、山川等情況,撰寫《西域圖記》三篇,回朝奏明朝廷。隋煬帝大喜,每日都向他詢問西域情況。裴矩盛讚西域珍寶,又提議吞並吐穀渾,隋煬帝遂命裴矩經略西域,又拜他為民部尚書。不久,裴矩升任黃門侍郎、參預朝政,並前往張掖,引導西域蕃邦入京朝貢,隋煬帝祭祀恒山時,西域有十幾個國家遣使助祭。
裴矩遊說鐵勒,讓他們出兵攻打吐穀渾,吐穀渾大敗,可汗伏允向隋朝遣使請降,並求取救兵。隋煬帝命楊雄、宇文述率軍迎接,伏允畏懼隋軍,不敢投降,率部西遷。宇文述攻入吐穀渾境內,奪取曼頭、赤水二城,掠奪大量人口。吐穀渾大舉南遷,其原有領土東西四千裡、南北二千裡皆被隋朝占領。
隋煬帝打算西巡河右,裴矩遣使遊說高昌王麹伯雅與伊吾吐屯設等人,許以厚利,讓他們派使者入朝。煬帝西巡,到達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設等人與西域二十七國國主親自相迎,並佩金玉,披錦緞,焚香奏樂,歌舞喧嘩,還讓武威、張掖等郡百姓穿著盛裝跟隨觀看,車馬堵塞,綿延十餘裡,以顯示中原的強盛,隋煬帝非常高興,進封裴矩為銀青光祿大夫。
隋煬帝到達東都洛陽,裴矩以“蠻夷朝貢者多”為由,建議隋煬帝召集四方藝人,在洛陽端門街陳列百戲,讓官員百姓盛裝華服,任意觀看。三市店肆還設置帷帳,大擺酒席,對蕃民盛情款待。蕃民嗟歎不已,都稱中原是神仙之地。裴矩因此得到隋煬帝的讚賞,並協助薛世雄修築伊吾城。後來,裴矩又進獻反間計,使射匱可汗進攻處羅可汗,處羅可汗隻得隨使者入朝。
裴矩隨隋煬帝巡幸塞北,到達啟民可汗屬地,高句麗已先遣使與突厥溝通。啟民可汗不敢隱瞞,便帶高麗使者前來拜見煬帝,裴矩趁機進言:“遼東早在周朝便是中國領土,先帝便有意討伐,陛下又怎能讓之仍為蠻夷之地。臣願當麵告誡高句麗使者,讓他們告訴其國王,命其速來朝廷進見,不然便聯合突厥出兵征討。”隋煬帝采納了裴矩的建議,但高句麗國王高元卻不肯入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