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讓官府選人的話,十有八九還是這些貨。”朱楨點點頭,也十分肯定道:“還不如找些隻認識字,但卻沒讀過聖賢書的那些賬房、陰陽生、經紀之類照本宣科呢。”
“你的意思是,讀書人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嗎?”太子聽的微微皺眉,他對讀書人的印象還是很好的。但沒想到他們扮演了如此不光彩的角色。
“其實就是聖賢書讀多了,腦袋才壞掉的。”朱楨語出驚人道:“父皇想要與百姓共天下,就不能用隻讀聖賢書的讀書人!”
“不用他們用誰啊?”朱元璋皺眉道,他也早煩透了那幫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讀書人,但凡有替代者,早就把他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技術官僚。”朱楨便答道。
“技術官僚?”朱元璋一臉懵:“那是什麼鬼?”
“就是讓有專業知識的人,來管理國家。”朱楨解釋道:“比如讓精通會計知識,了解財政規律的人管理財政;讓精通刑名,懂得法律的人來管理法司;讓精通水利的人管水利;讓精通營造的人管工程。”
“說白了,就是讓內行領導內行。而不是讓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人瞎指揮。”頓一下,他沉聲道:
“這也是兒臣說缺少人手的原因,像這樣懂實務的技術官僚實在太少了,一塊地的丈量數據擺在那裡,那些隻讀聖賢書的官員,都算不出它的大小。各鄉的黃冊數據報上來,他們都不會統計,下麵人不蒙他們蒙誰,要他們何用?”
朱元璋聽完,沉默半晌,方幽幽道:“你小子,這是要砸了讀書人的飯碗啊。”
“是父皇先砸的。”朱楨卻笑道。
朱楨敢跟朱元璋提這種敏感話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猜透了老賊的心思,知道老賊也是這麼想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曾下詔開科取士。然而經過三年科舉取士的嘗試後,他卻十分失望,因為選中的都是些隻會吟詩作對寫文章的讀書人,放到朝廷裡除了誇誇其談,啥也不會。
這跟他設科以選拔治國理政、執掌一方官吏的初衷有很大的差距。於是他宣布暫停科舉,在詔書中失望的表示:
“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虛文應朕,非朕責實求賢之意也。”
之後,他便采取地方官吏舉薦,與自己培養國子生的方式,來充實官員的隊伍。效果居然很不錯……老六在蘇州和江西,都調用了大量學習了算數、理財的國子生。
劉璉當時到江西清丈,用的更是清一水的國子生。
可以說沒有老朱以實用主義培養的國子生,就沒有江西清丈的勝利。
正因為有了這個前提,他才敢說這個話……
但此議太過驚世駭俗,真要按照老六說的辦,非得翻了天不成。就連太子也沒法支持,他沉聲道:“朝廷以聖賢之道立國,選士用官自然也要用讀聖賢書的讀書人。具體的事務可以慢慢學習曆練嘛……”
“大哥,臣弟也沒說不讀聖賢書。”朱楨卻笑道:“我說的是不用隻讀聖賢書的讀書人。”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