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不改變策略,依然采取以夷製夷,土司自治的政策,那麼消滅了麓川國之後,勢必留下巨大的權力真空。我們不填補的話,各部蠻夷自然會填補。不管是緬甸、暹羅還是安南,總之很快就會有個新的西南小強國崛起。
“而在其崛起過程中,大明分封的那些土司土官,自然會成為其擴張對象。到時候他們向大明求援,大明一樣要用兵保護他們,這種替彆人打的仗,不比隋煬帝還不慧?”
“嘶……”朱元璋摸著下巴已經花白的短須,他不得不承認,老六說的有道理。確實,麓川政權的誕生,自是有其土壤的。朝廷如果不改變政策,就算消滅了麓川,也會有新的麻煩迅速崛起的。
而且老六最後那句話最紮心了——他之前覺得隻要藩屬稱臣納貢就不打他們,這樣便可以刀兵不興。
但他確實沒想到,那些藩屬還有土司被人欺負了,朝廷怎麼辦?放著不管是絕對不行了。因為大明目前這套藩國稱臣納貢體係的核心就是威望。
威望蕩然無存,那麼純靠威望建立的藩國體係也就名存實亡了。
所以說,大明丟不起那人啊。也就隻能捏著鼻子硬上了……
這種為彆人而戰的爛仗,確實還不如隋煬帝。起碼人家還是為自己而戰……
“嗯,原先確實有些一廂情願了……”跟自己兒子探討國家製度時,他也沒必要照顧自己的麵子了。必須得實事求是。
“所以為什麼不把外雲南封給藩王和勳貴,讓他們自行治理呢?這樣朝廷不費錢糧,便可穩定三江之外的局麵。而且將來西南諸夷有事,還可命藩王率勳貴討平,同樣不費朝廷一兵一卒。”朱楨便趁熱打鐵道:
“要是他們不能勝任,就換能勝任的人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能勝任的!”
“而且藩王的封國裡雖然有勳貴的采邑,但勳貴並不效忠於藩王,而是與藩王一樣,都是皇帝臣子,都要效忠於皇帝,聽從朝廷的調遣。如此,藩王,勳貴互相牽製,也不會尾大不掉。則西南永安矣!”朱楨最後總結道。
聽完老六的長篇大論,朱元璋的態度終於有些鬆動,他看看太子道:“老大,你怎麼看?”
“兒臣覺得老六是全心全意在為大明,為父皇,為我老朱家考慮。”朱標不假思索道:
“作為大哥,聽到弟弟這樣為我考慮,說實話,兒臣感動無比又慚愧無比。”
“嗯……”見太子表態讚同,朱元璋終於鬆口道:
“那就在麓川試點一下吧,當然你們得先把麓川打下來……”
“父皇瞧好吧,兒臣回去便滅此朝食!”朱楨登時笑逐顏開。
他此生事業的最大障礙,終於搬開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