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大膽者,甚至直接將自己或長輩的名號,分開嵌入文章中……總之萬變不離其宗。這樣考官入場後,隻要在這篇文章中找到約定的字眼,就能將要關照的考生找出來了,百無一失。
所以那些通了關節的考生,哪怕是答卷驢唇不對馬嘴,也能取中。
~~
“劉學士,你說你這麼大一學問家,怎麼能這麼恬不知恥呢?”就連湯和這種粗人都知道,對老老實實答題的考生來說,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通關節的目的,是為了阻止國子大學的學生考中進士,混入文官的隊伍中。”劉三吾卻依舊理直氣壯道:
“毋庸諱言,楚王殿下利用國子大學的獨特地位,著實吸引了一批不明真相的青年俊才,還重金招攬了一些有才無德的所謂名師任教。”
頓一下,他歎了口氣道:“所以大學生的學識水平,其實要高於舉人的……”
除了剛才劉三吾說的,師生兩方麵的因素,其實還有很重要的兩點,決定了國子大學生的水平,已經遠超各省舉人。
一是先進的大學教育體製,完爆各省府縣學原生態的教育模式。二是在宋訥的嚴格管理下,全校師生都拚儘全力,根本沒法懈怠……
雖說讀書人號稱‘一寸光陰一寸金’,但在這個慢節奏的年代,每天真正有效的學習時間是很有限的。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效率也很一般……讀書人二十年寒窗翻來覆去就學了那麼點四書五經、程朱講章,此外基本一無所知。
但在國子大學,有效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都接近後世的高中水平,這對傳統的讀書人來說,完全是降維打擊。大學生能堅持到畢業,水平基本上就已經甩下傳統讀書人幾條街了。
劉三吾掌翰林院,對兩邊考生的水平再清楚不過。他和他的同黨很清楚,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放任這些大學生進入行政官的隊伍,用不了多少年,傳統讀書人在官場就沒有立錐之地了。
所以他們才會鋌而走險,幫助舉子們作弊。而且不能單單隻作算學一門的弊,那樣拉不開多大的差距,依然會有大量的大學生靠另外兩門課的成績脫穎而出。
“隻透露算學試卷還不保險,所以老夫又寫了關節條子,請考官們關照自己人。”劉三吾神色平靜的供述道:“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將大學生擋在金榜之外。”
“好一個‘關照自己人’,哈哈,說漏嘴了吧!”湯和抓住劉三吾的話柄,不恥的笑道:“在你們眼裡,隻有同省的舉子才是自己人吧?”
“隻要是聖人門徒,就是自己人。”劉三吾淡淡道。
“那為什麼北方的舉子也一個都不取?”湯和質問道:“這是把他們當成自己人的樣子嗎?”
“子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北人被胡虜奴役太久,腥膻未除,習俗行事已近夷狄,還需要些年月恢複文教。在那之前,還是算不得自己人。”劉三吾理所當然道。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