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辦完被麵,
多的錢再多扯幾尺布,
到時候多給英子做兩身衣服。
我去外麵打聽過,
那個親家婆不是一個好相與的,
把英子嫁妝置辦的豐厚一點,
免得以後她多受氣!”
“唉~~”
劉老六一聽這話,也隻能歎了一口氣,不再言語。
他們老劉家窮,
嫁出去的女兒都沒有底氣。
把錢全部緊緊的裹進腰間之後,
劉老六縮著脖子,
佝僂著身子,
一腳深一腳淺的朝城裡走去。
………
清陽縣是淮安府的大縣,
不光有大片大片的良田,
還有漕運這種關乎大明生計的重要機構,
所以清陽縣曆來繁華,
更有著小應天之稱,
縣城裡亭台樓閣精美無比,
街道上麵更是布滿各種商鋪,
街道上更是人來人往,
入眼看去近身著綾羅綢緞。
當然清陽縣再繁華,
縣裡麵的人再有錢,
也和劉老六這個佃戶沒什麼關係。
劉老六交了入城費之後,
就小心翼翼的摸索在大街上,
生怕不小心衝撞了彆人,
連走路都是走一步看三步,
甚至連城中的叫花子大膽都沒有。
好不容易摸到了城牆邊一偏僻破舊的小巷子後,
劉老六才擦了擦額頭的虛汗,心裡鬆了一口氣。
他沒記錯的話,
他大女兒巧兒就是嫁到這裡來的,
大女兒的公公是以前從遼東逃過來的難民,
不過這個親家公不光肯乾而且腦子靈活,
雖然是難民出身,
但是這幾十年也一點一點的爬了起來,
從運河裡麵的一小小纖夫爬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頭頭,
更是在清陽縣裡置辦了房屋,
雖然房屋很舊也很小,
但是仍然和劉老六比起來,那可是強多了。
劉老六很少到城裡來,
所以就想讓親家母幫幫忙。
親家母人不錯,
雖然劉老六穿的破破爛爛的,
但是親家母還是熱情的招待了他,
並且叫家裡的小子去把在運河船上乾活的人當家的和大兒子喊能回來。
親家公叫汪滿,
人長的高高大大的,
聽到劉老六過來了,
急急忙忙的帶著大兒子回了家。
就在街上米店當廚娘的巧兒也趕了回來。
更是給劉老六張羅了一桌子菜,甚至燙了兩壺上好的黃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