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宋氏。
家傳《歐陽尚書》官宦世家。
曾兩度出任三公之職,列為九卿。
家祖宋尚於成帝時期位列九卿為少府一職。
成帝就是那個自創掌上舞趙飛燕丈夫的漢成帝劉驁。
宋尚之子名為宋弘,字仲子,京兆長安人也。
弘少而溫順,哀帝時期為侍中。
後王莽篡權之後辭官歸家,光武帝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代王梁為大司空,封栒邑侯。
宋弘的弟弟名為宋嵩,以剛強孝烈著名,官至河南尹。
傳到當今一代已經曆經四五代百餘年而不倒。
前任家主宋漢字仲和,以經行著名,舉茂才,四遷西河太守。
永建元年,遷東平相、度遼將軍,立名節,以威恩著稱。
此時,宋府當中,當代宋家家主宋則與一乾族中成員正坐在廳內。
年過五十,已經半頭斑白的宋則坐在主位上。
早年期間的宋則任鄢陵令,很有名望,和同郡士族韋氏韋著、以及扶風法真號稱能識賢才。
隻不過早年的一次意外,使得宋則早早辭官閒覆在家。
早年間宋則的長子在和家中仆從外出射獵的時候,因為仆從操作有所失誤,導致了弓箭誤射,將宋則年僅十歲的長子射死。
事後仆從知道過錯,並且上請宋則將其殺死,但宋則在問清了情況緣由之後並沒有殺了仆從。
此時被潁川荀氏的荀爽得知,讚揚宋則有仁慈明理之德。
但宋則痛失長子之後便選擇了辭官回家。
坐在主位上的宋則麵前放著一封文書。
宋則看著麵前案幾上放著的是剛剛送到宋府沒有多久的征辟文書。
征辟的文書展開,上麵的內容可視。
皇子辯紹承大統,夙夜兢業,思弘祖烈,以寧兆民。夫國之興衰,係乎賢才;朝之隆替,本於德化。
今察京兆尹宋氏宋則,字元矩,通《歐陽尚書》,德行昭彰,鄉閭稱頌,孝悌著於州郡,廉讓聞於四海。
敕曰:
茲特辟宋則為大鴻臚寺卿位列九卿之,參議禮製,匡弼天躬。其宜竭忠儘智,佐光武之業,複文景之治。州郡有司,備禮敦請,勿使賢者久滯草澤。
“諸位,想必也清楚,涼州牧冀侯段羽入長安,接引皇長子辯立為太子,欲使長安為西都對抗洛陽,對此征辟諸位怎麼看?”
宋則將目光看向了廳內的宋氏族人。
聽到宋則的問話之後,屋內眾人開始紛紛議論。
段羽這一封征辟的文書,和催命符幾乎沒有什麼區彆。
雖然看似是給了一個九卿之位。
可是如果,如果說段羽接下來被洛陽剿滅,那就是叛逆之輩,而他們這些人如果應了段羽的征辟,那就等同於一樣是從賊。
從賊叛逆,罪責恐怕要連九族。
可是如果不應招,那也同樣是在自己的頭頂懸了一把利刃。
那段羽是什麼人?
如果他們不應招,段羽會不會拿他們宋氏開刀?
這很難說。
所以,這封文書看似是天恩。
實則是興衰各占一半的催命符。
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
這種時候,自然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以至於坐在主位上的宋則等了好半天,依舊沒有等到下方的眾人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複來。
“家主......那冀侯段羽自然要征辟朝臣,不會隻有後我們宋氏一族,各大氏族怕是都要有所征辟,不如.....不如家主先詢問一下其他家族的意見?
然後在一起進行商議,就算那冀侯段羽行事霸道,總不能將所有家族一並牽連吧,法不責眾,他段羽也要權衡利弊吧。”
下方有人說道。
宋則皺著眉頭想了想,然後點了點頭。
這話有些道理。
段羽既然要扶持皇長子組建朝廷,治理天下需要的絕非是一兩個人。
“家主不妨聯係一下韋著,法真,想必法高卿等人也一定會收到段羽的征辟。”
右扶風法氏在諸子百家經典以及讖緯之學都有有極高的造詣。
且法家也是能人輩出,段羽不可能不征辟。
“好,我這就給法高卿修書一封,你等速速送去。”
.............
就在宋氏收到征辟文書的同時。
長安摯氏,長安陵氏,上洛台氏,杜陵玉氏,杜陵張氏,新豐繁氏,杜陵蕭何之後蕭氏,杜陵黃氏,杜陵杜氏,長陵田氏,長陵第五氏,長安金氏.......大大小小數十個士族也都在同時收到了段羽的征辟文書。
其中也包括了弘農楊彪的楊氏。
..............
PS:隨著劇情展開,需要鋪墊的越來越多,為了保證質量所查詢的資料也越來越複雜,希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