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是象征祥瑞的天象,寓意著太平盛世或是賢能君主的出現。
不知道信奉正朔宗的大晉,在當初修建拱衛南鄭的景城時,起這個名字有沒有參鑒這一含義。
城壘的前身,是一座未記載具體修建年份的百尺樓,後於幾十年前被武定皇帝改建為衛城。
不過想來,能修建百尺樓這種“無用”奇觀的年代,肯定也是大晉的鼎盛時期吧。
景城是標準的四角城,大體形狀為長方形。
城市麵積不大,占地不到十平方公裡,大約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鄉村的水平。
在何路徑沒有將其改建為行宮之前,整個城壘中駐紮的衛戍部隊加上他們的親屬,再加上定居的百姓,也不過數千人而已。
城內設有市街、廟宇、工坊、蓄水池、倉儲和農田,甚至還有行政官署和學校,這麼看,這座城也能稱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後來,何路徑下令將大部分居民遷走,又將大部分軍隊調往他處。拆毀城內的大部分建築,為之後修建他的行宮以及小朝廷做準備。
行宮落成後,光是他的宮殿就占了全城約五分之一的麵積。
這還沒完,何路徑大抵應該是個很有“儀式感”的人。
雖然是小朝廷,可各類官署機構一應俱全。
因而除了他自己弟弟行宮,再加上各個官署,各官員的府邸、園林、廟宇以及位於城市東北角的太倉...
這些全加起來,又占了全城三分之一的麵積。
再加上守衛軍士們居住的地方...以至於當何路徑一黨敗走,整個景城除了留守的部隊外,已經幾乎沒有多少定居的居民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範春選在景城開工實施他的計劃時,沒有遭到多少阻力的原因。
因為原本這座城,就幾乎是一座廢城了。
範春的改建工程其實還是以過去何路徑的行宮為基礎,橫著在中間一分為二。
南半邊改建為他用來“軍訓”公卿子弟們的集中營,北邊則還是行宮,用作他在景城落腳。
從上午進城開始,一直忙碌到下午,各色人等的各種下榻事宜這才算基本安排完畢。
“呼...”
行宮內靠近遊廊的一棟建築的閣樓上,範春擦了擦汗總算鬆了口氣。
“嗙當...”
身後江上風費力的將手上的鬥櫃擱置在角落,也學著範春擦著汗緩了口氣,唯一不同的是,江上風臉上真能看見疲憊之色。
“放這裡就行了吧殿下?”
他掐著腰背都略微駝了下去,不住的開口問到。
“哦...”
範春聞言向後轉頭,連忙道。
“可以可以,那玩意隨便放哪都行,大不了之後我自己在挪挪就行!”
“行!”
聞言,江上風迫不及待的連連點頭。
像是總算完成了任務般費力的直了直後背,感受到疲乏忍不住發出一陣聲音。
“哎呦...”
隨即,他緩緩坐在一旁的榻沿上,不由得開口道。
“不行了...我先歇會啊...”
“哦,哦!”
見狀,範春連忙認同的點頭,隨後感慨的語氣緩聲道。
“風子...你就是眼裡太有活了!”
“啊?”
“下次這種事情讓他們乾就行,你就不用搶著乾這種事了哦!”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