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止聽後,眼中精芒一閃而過,連忙追問:“吳相,聽你所言,可是心中已有良策?”
吳潛微微頷首,神色篤定,“不錯。若想要皇帝支持此事,絕不能脅迫於他。”
“明教畢竟是江湖門派,貴使不妨采用江湖手段,讓魔教自投羅網。”
“吳相隻需確保楊過參加武林大會,其餘的事情,便由我們來妥善料理。”
吳潛沉思片刻,突然問道:“使節如此坦誠,就不怕我將此事稟報皇上?”
公孫止仰頭哈哈大笑,滿是不屑地回應:“吳相是聰明人。”
“史彌遠雖已退隱,但他的黨羽在朝中盤根錯節;鄭清之新登相位,根基尚未穩固。”
“吳相若想真正掌握大權,獨攬朝綱,就需要盟友支持。而我蒙古國,無疑是最佳之選。”
燭光搖曳,映照著吳潛陰晴不定的麵容。權力的誘惑與對背叛的擔憂,在他心中激烈地交鋒。
最終,吳潛緩緩點頭,“貴使,若要讓魔教的木易等人入局,這武林大會必須定在襄陽舉行。”
“襄陽?”公孫止眉頭一皺,麵露疑惑之色,“為何要選在那裡?”
吳潛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襄陽乃軍事重鎮,戰略地位重要。”
“朝廷定會同意在此舉辦武林大會,以彰顯國威。再者……”
“協防襄陽的郭靖與魔教的木易交情深厚,關係莫逆。”
“如此關乎雙方顏麵的盛事,木易必定無法拒絕參與。”
公孫止聽後,撫掌大笑,“妙!妙!就依吳相之言。”
“三日後,本使節正式向貴國提出,將襄陽作為武林大會的會址。”
接著公孫止話鋒一轉,“不過,在大會正式開始之前,使團隨行的勇士們,想先在臨安會一會南朝的豪傑之士。”
兩人又低聲密議許久,直至東方泛起魚肚白,晨曦的微光,公孫止才悄然離去。
吳潛站在窗前,望著漸漸亮起的天空,心中既興奮又忐忑,此時的他已徹底踏上了不歸路。
三日後,公孫止依照約定,正式向大宋朝廷提出,將英雄大會的地點定在襄陽與樊城中間的江麵上。
朝堂之上,趙昀端坐在龍椅上,神色凝重,眉頭微皺,心中亦是猶豫不決。
他看著公孫止,開口詢問:“使節,為何要將地點定在江麵上?這其中可有什麼緣由?”
公孫止嘴角揚起,露出一抹譏笑,“宋國皇帝,若是讓蒙古勇士進入襄陽,豈不是將性命交予他人之手?”
“畢竟宋國連我蒙古國的使節都敢刺殺,更何況我國的勇士?”
“萬一你宋國關閉城門,指揮大軍圍剿,我蒙古勇士豈不是要白白丟了性命?”
此言一出,頓時朝堂上猶如炸開了鍋一般,大臣們議論紛紛。
有的大臣認為襄陽乃軍事要地,在此舉辦英雄大會,可彰顯大宋國威。
有的則擔心蒙古人彆有用心,在襄陽舉辦大會,恐怕會引發變故。
也有頭腦清醒的大臣,抓住了公孫止話中的關鍵,低聲討論如何在江麵上比武搏鬥。
使節被刺殺之事,朝廷理虧在先,此時公孫止提及此事,趙昀頓時語塞,不知如何應對。
他無奈之下,隻得將目光投向吳潛,“吳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吳潛出列,恭敬地行了一禮,回應道:“陛下,襄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向來是武林高手彙聚之地。”
“在此地舉辦英雄大會,一來可讓天下英雄見證我朝的繁榮昌盛與尚武之風,展現我朝實力。”
“二來襄陽靠近邊境,也可向蒙古國展示我朝守衛疆土的決心。”
“大江眼下乃是兩國疆界,隻要籌備周全,在江麵建立擂台,定能確保兩國參與大會的人員的安全無虞。”
趙昀又將目光投向鄭清之,問道:“鄭卿,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鄭清之出列,恭敬作答:“陛下,臣並無異議。”
趙昀環顧朝堂,見多數大臣雖有疑慮,但並未強烈反對。
沉吟片刻後,終於點頭開口:“既如此,此事便依吳卿所言。”
“吳卿,朕命你全權負責配合蒙古使節,籌備英雄大會的各項事宜,儘快確定舉辦之期。”
“臣遵旨!”吳潛心中暗自得意,麵上卻依舊保持著沉穩恭順之態。
這時,公孫止再度開口,“宋國皇帝陛下,在兩國舉辦天下英雄大會之前,使團隨行的勇士們想在臨安以武會友,先會一會南朝的豪傑之士。”
趙昀聞言,微微一笑,說道:“隻是比武切磋,使節自行安排便是。”
“若朕有閒暇,也會前去觀看,見識一下諸位豪傑的風采。”
退朝後,吳潛立刻著手安排各項事務。
他與張弘範先是挑選出一批得力官員,讓他們負責製定詳細的比賽規則和嚴密的安保計劃,同時著手修繕江麵演武場,進行布置。
然而,經過眾人一番計算,發現若要將一切準備妥當,需得一年半之後。
公孫止意在籌謀楊過與羅伊等人,對時間並不在意。反倒是趙昀想要儘快了結使節被刺的糾紛,心中頗為急切。
最終,雙方商定兩年後,在襄樊交界的江麵上舉辦天下英雄大會。
公孫止則安排昆貢、朗達瑪、普布、巴桑四人在臨安城內擺下擂台,挑戰南朝豪傑。
喜歡重生楊過之神雕新章請大家收藏:()重生楊過之神雕新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