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魯有腳的招呼,楊過眉頭微蹙,目光掃過雅間內另一人。
那是個約莫三十出頭的男子,一襲青衫,麵容俊朗,眉宇間透著幾分英氣,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豪邁之氣,此時正在正自斟自飲。
察覺到楊過的目光,那人放下酒杯,微微一笑。
“這位是......”楊過拱手問道。
“楊兄弟,勿怪!”
“這位是臨安豪商陳風陳員外。”魯有腳見楊過目中有疑惑之色,連忙出聲介紹,“陳員外,這位便是明教楊教主,旁邊這位是羅伊護法。"
“陳員外久聞楊兄弟大名,特意托我引見。”
陳風起身拱手,聲音洪亮:“久仰楊大俠威名,今日得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楊過仔細打量陳風,見他雖衣著樸素,但腰間玉佩晶瑩剔透,顯然價值不菲。
又見他手指修長有力,虎口處有厚繭,必是常年練劍所致。
加上眼神清澈明亮,卻又深不見底,顯然內功修為不凡。
更難得的是,此人舉止從容不迫,既有江湖豪客的灑脫,又不失世家子弟的優雅。
“陳員外客氣了。”楊過拱手還禮,“不知陳大俠與魯幫主今日喚楊某前來,有何要事?”
陳風示意眾人入座,親自為楊過斟了一杯酒,直言不諱:“木大俠,陳某雖是商賈,卻也有一腔熱血。”
“當日擂台之上,陳某曾一睹木教主風采,至今想來依舊是熱血激憤。”
“近日,陳某聽聞明教在江湖上胡作非為,陳某心中憂慮,特來與木大俠商議。"
楊過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陳員外竟也關心江湖之事?”
陳風豪爽一笑:“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陳某雖武功不濟,但在臨安城經營多年,倒也有些人脈。”
“陳某近日暗中聯絡了一些誌同道合之士,欲要合力對抗外敵。”
魯有腳在一旁補充道:“楊兄弟,陳員外確實非同一般。他暗中資助了不少抗蒙義士,還曾救過我們丐幫弟子的性命。”
“陳員外在江浙一帶人脈極廣,不僅與江湖人士交好,在官府中也有耳目。”
“此番他聯絡各方豪傑,正是為了共同對抗外敵。”
楊過心中一動,仔細打量陳風,隻見他眉宇間正氣凜然,言談舉止坦蕩磊落,不由得對陳風的好感又增幾分。
“陳員外心係家國,楊某佩服。”楊過舉杯相敬:“不知陳大俠可願與明教聯手,共抗外敵?”
陳風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也舉起酒杯:“能與楊教主並肩作戰,陳某求之不得!”
楊過舉杯相敬,再度開口詢問,“不知陳員外如何看待蒙古異族?”
陳風飲儘杯中酒,神色凝重:“說來慚愧,陳某雖多方聯絡,卻力有未逮,不過......”
他壓低聲音,“這些時日,在下暗中聯絡江南各路豪傑,積蓄力量,正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為國效力,大家共同攜手對抗外敵。”
楊過見他坦言相告,不由眼睛一亮:“如此盛事,實在是可喜可賀!”
“俗話說蛇無頭不行,”陳風搖頭:“楊教主,再下等人,空有一腔熱血,卻又感無處著力。”
楊過與羅伊對視一眼,心中已有計較。
“哦!如此說來,陳員外想必是心有定計咯?”楊過鄭重道。
陳風微微一笑,頷首回應,“不錯,木教主當日的風采,確實為陳某指明了方向。”
“如今大敵當前,社稷危難,若不能攜手同心,隻怕漢人的山河難以維繼。”
歎了口氣,繼續開口:“在下自幼習武,後繼承家業,在江南一帶經營絲綢、茶葉買賣。商路遍布大江南北,消息倒也靈通。”
楊過恍然大悟,出聲誇讚:“有陳員外相助,對抗蒙古外族便又多了幾分勝算。"
魯有腳哈哈笑道:"楊兄弟有所不知,陳大俠不僅消息靈通,武功也是一流。”
“他師承江南隱世高人"青鬆劍客",一手"落鬆劍法"使得出神入化,在江南武林罕逢敵手。”
“魯幫主過獎了。”陳風連忙擺手:“陳某這點微末功夫,怎敢在楊教主麵前班門弄斧?”
“陳員外客氣了。”楊過搖頭:“武功高低倒在其次,難得的是陳員外這份憂國憂民之心。”
“來,楊某再敬你一杯!”
四人推杯換盞,談武論劍,說江湖軼事,論天下大勢,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尤其是楊過與陳風,一個出身名門卻曆經坎坷,一個富家子弟卻心係江湖,雖經曆迥異,卻誌趣相投,越談越是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