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大師話音落下,便見宋方陣營中,一道素黑身影緩緩走出。
其時日頭西斜,晚陽如血,將擂台染上一層淒豔的紅光。
那道身影步履從容,仿佛踏著某種玄妙的韻律,每走一步,周身氣機便凝實一分。
晚風吹動她黑色的僧袍,衣袂飄飄間,竟有幾分遺世獨立的仙姿。
來人頭戴帷帽,輕紗遮麵,隻露出一雙清澈如秋水的眼眸。
那眼眸不似尋常老尼渾濁,反倒澄澈明淨,眼波流轉間,既有勘破世情的通透,又隱含著一絲悲天憫人的慈悲。
她手中握著的是一柄連鞘長劍,劍鞘古樸,呈深褐色,上麵雕刻著簡單的蓮花紋樣,看似平凡無奇,但懂行之人卻能感受到劍身隱隱散發的森然寒意。
這正是素有“慈悲劍”之稱的明教聖因師太。
其劍法原就自成一派,後研習明教絕學,又融彙佛理,已是自成一家。
劍出之時,既有雷霆之威,又不失慈悲之意。
她腳步輕盈,卻帶著一股莫名的肅穆之氣,踏上擂台後,微微頷首,聲音清越如玉磬,穿透嘈雜的人聲:“貧尼聖因,壹佰玖拾玖號,願向蒙古英雄討教。”
話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顯示出精純的內力修為。
台下宋方群雄見聖因師太出戰,不少人精神為之一振。
郭靖微微頷首,對身旁的黃蓉低聲道:“過兒說聖因師太的‘慈航劍典’已臻化境,由她出戰,我方勝算不小。”
黃蓉卻眉頭微蹙,輕聲道:“靖哥哥,你看那蒙古僧人,煞氣衝天,恐怕練有邪門功夫,師太雖強,亦不可輕敵。”
另一邊,楊過與小龍女並肩而立,楊過目光銳利,低語道:“龍兒,聖因師太步履間氣機圓融,想來她近段時間功力又有了不小增進。”
小龍女微微點頭,清冷的目光中閃過一絲讚賞。
心中卻在想著自己與聖因師太時常切磋的往事。
蒙古陣營中,一陣騷動後,一名身材異常魁梧、身披紅色僧袍的僧人應聲而出。
他麵容黝黑如鐵,額頭深刻著數行詭異的梵文印記,那些印記在夕陽下隱隱泛著暗紅光澤,仿佛是用鮮血書寫而成。
他的腰間斜插著的一柄戒刀。
那戒刀刀身寬闊,弧度詭異,刀柄纏著暗紅色的布條,刀鞘卻是用人皮鞣製而成,隱約可見扭曲的五官輪廓,令人望之生畏。
此人正是大輪寺叛僧之一的巴桑。
巴桑縱身躍上擂台,落地時“轟”然巨響,整個擂台都為之劇烈一晃,木板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
他眼神凶狠如餓狼,死死盯著聖因師太,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焦黃歪斜的牙齒,聲音沙啞如同砂紙摩擦:“小尼僧,倒是有幾分膽量!”
“貧僧巴桑,貳佰號,今日便讓你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的佛門武學!”
他特意在“真正”二字上加重了語氣,充滿了譏諷與挑釁。
聖因師太聞言,帷帽輕紗後的眉頭微蹙,聲音依舊清冷,卻帶上了幾分凜然之意:“無量天尊!”
“施主既曾為佛門弟子,卻滿身戾氣,腰懸人皮刀鞘,如此褻瀆佛法,與邪魔外道何異?”
“有道是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哼!你懂什麼!”
“佛有金剛怒目,亦有霹靂手段!”
巴桑獰笑一聲,右手猛地握住戒刀刀柄,“多說無益!拳腳底下見真章!接招吧!”
話音未落,巴桑便率先發動攻擊。
他左腳猛地向前踏出一步,擂台木板應聲裂開蛛網般的縫隙,借助這股反衝之力,身形如同炮彈般射出,右手戒刀已然出鞘!
刀光一閃,帶著一股濃烈的血腥煞氣,並非直劈,而是劃出一道詭異的弧線,斜削聖因師太脖頸!
這一刀看似簡單,卻封住了聖因師太左右閃避的空間,刀風淩厲,竟隱隱帶著鬼哭之聲,顯然是飲血無數的凶器。
台下眾人見狀,不少人情不自禁發出低呼。
郭靖麵色一沉:“好狠辣的刀法!”
黃蓉低聲道:“這刀法路數詭異,似乎融合了某些邪術。”
“奇怪,”楊過眼神微凝,對小龍女道:“當初我與他交手時,他使的還是純正的佛門功法!”
“如今這巴桑內力陰寒歹毒,刀未至,煞氣已然先傷人魂魄,師太拍是需以精純內力護體。”
小龍女秀眉微蹙,“會不會是他研習了其他功法?”
“應是如此!”
聖因師太麵對這迅若奔雷、邪氣凜然的一刀,神色不變。
她並未急於拔劍,而是身形微側,左手劍鞘看似隨意地向前一點,正是攻向巴桑持刀手腕的“曲池穴”。
這一下後發先至,妙到毫巔,逼得巴桑不得不變招。
同時,她右手輕輕搭上劍柄,蓄勢待發。
巴桑心中微驚,沒想到對方眼光如此毒辣,應變如此迅捷。
他手腕一翻,戒刀變削為撩,刀尖上挑,直刺聖因師太咽喉,速度更快三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聖因師太的劍已在此時出鞘!
“鋥——!”
一聲清越劍鳴,如同鳳唳九天,瞬間壓過了戒刀的鬼哭之聲。
長劍出鞘,劍身如一泓秋水,在夕陽映照下蕩漾開清冷光華,正是她仗之成名的“慈航劍”。
劍光一閃,不偏不倚,點向戒刀刀脊最不受力的地方。
“叮!”
一聲清脆的交擊聲響起,火星四濺。
巴桑隻覺一股柔和卻堅韌無比的力道從刀身傳來,不僅化解了他剛猛無儔的劈砍,更隱隱有一股回旋之力,牽引著他的戒刀偏向一旁,險些脫手。
他心中大駭,這尼姑的內力竟如此精純古怪!
若是之前,聖因師太或許內力與巴桑差距甚大。
如今她研習教內傳承功法,加上楊過、羅伊時常傳授心得。
雖還未曾進境,內力修為卻已追上了巴桑。
聖因師太一劍點開戒刀,劍勢不停,手腕微抖,劍尖顫動,瞬間綻放出三朵碗口大小的劍花,分刺巴桑眉心、咽喉、心口三大要害!
這三劍快如閃電,卻又帶著一種說不出的飄逸靈動,正是“慈航劍典”中的精妙招數“三花聚頂”。
巴桑怒吼一聲,不敢怠慢,戒刀在身前舞成一團黑紅色的光幕,刀風呼嘯,試圖擋住這淩厲的三劍。
“叮叮叮!”
連續三聲急促的交擊聲,巴桑雖勉強格開,但每一步後退,都在擂台堅硬的木板上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持刀的右臂更是被震得酸麻不已。
台下宋方群雄見聖因師太一招之間便占據上風,頓時爆發出陣陣喝彩。
“師太好劍法!”
“慈航劍典,名不虛傳!”郭靖緊握的雙拳稍稍放鬆,黃蓉眼中也閃過欣慰之色。
蒙古陣營則一片沉寂,幾位蒙古高手麵色凝重。
巴桑連退數步,穩住身形,眼中凶光更盛。
他深吸一口氣,周身骨骼發出一陣爆豆般的劈啪聲響,本就魁梧的身軀似乎又膨脹了一圈,裸露的皮膚上青筋暴起,如同虯龍盤繞。
他狂吼一聲,再次撲上,這次刀法大變,不再追求精妙變化,而是將力量與速度提升到極致,戒刀化作一道道血色匹練,狂風暴雨般向聖因師太席卷而去!
刀法大開大闔,每一刀都蘊含著開山裂石般的巨力,刀風過處,空氣都被撕裂,發出刺耳的尖嘯。
這正是他賴以成名的“大日輪刀法”,狠辣霸道,旨在以絕對的力量碾壓對手。
聖因師太神色凝重,聞聽刀光閃爍間罡氣翻湧,深知這路刀法的厲害。
她不再硬接,身形展開,如同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在漫天刀影中飄忽穿梭。
手中“慈航劍”劃出一道道玄妙的軌跡,時而如柳絲拂風,輕柔地引偏刀勢;時而如蜻蜓點水,精準地點向巴桑招式的破綻。
她的步法更是精妙,仿佛暗合九宮八卦,總能在間不容發之際避開致命攻擊。
二人一個大開大合,以力破敵;一個劍走輕靈,以巧破力。
一時間,擂台上隻見刀光劍影交錯縱橫,氣勁碰撞之聲不絕於耳,兩道身影快得令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