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以佛門主導天下,魏國以人族大義起勢。
不同的底層結構造成了不同的內部局勢,恰似魏國以人族大義團結秘境中人而興盛勇武。
有人族大義這杆旗幟在,魏國不僅完成了對秘境妖魔的壓製,還獲得了秘境之人的認可。
梁國亦是如此,其皇帝多次舍身寺廟為僧,宗室本就屬於佛門傳承中的一支。
為此隻要佛門內部不出大的變故,梁國局勢便會相對可控。
至於虞國則是聚天下之財而富虞國宗室與三十六將門,優點是上層穩固,缺點是將門後裔的勇武之心易變。
總的來說魏、梁、虞三國均有朝堂論事的空間,亦可耍弄些權術手段。
但楚國明顯是個例外,其沒有明確的基本盤,或者說楚國宗室的利益與各地封君並不相同。
其若學魏國高舉人族大義之旗定會舉國動蕩,楚皇也會成為最大的反賊。
若學梁國崇佛或學虞國收利,亦會被眾封君撥亂反正。
因此魏、梁、虞之策,均無法適應這片土地。
楚皇統禦此等紛亂之地,一無提純勢力的機會、二無強化統治的力量。
偏偏他還有一顆雄心,欲改變國內亂局,所以多年來他時常奔走忙碌,很少生出安享當下之心。
心中思緒百轉千回間,他通過聯絡物說了一句。
“雲和王,你也看到了,楚國需要靈藥醫。”
“我確實有靈丹,陛下也是位好買主。”
得到雲和王答複後楚皇心情大好,遂舉杯邀敬痛飲烈酒。
此景一眾封君看在眼中,卻未生起什麼嫉恨之情,反而多了幾分表麵親近。
在他們看來楚皇是凶蠻之巫,好食妖獸、喜嚼厲鬼,能被這等凶魔敬酒之人定然實力不凡。
既然雲和王強悍之輩便該與其多飲幾杯酒水,且混個熟臉。
楚國之宴不同於周元參加過的其他宴會。
此宴無禮節、無交心、亦無溫情與實言,隨風入耳者不是胡言亂語、便是鬼話連篇。
這個說當年曾威幽冥地、那個說廟中山神為仆役,再有九山聚義萬軍主、敢言奇術勝佛道。
無需多想,周元便知多是些自誇之言。
非他心懷傲氣,而是眾封君的等級與名號,有些配不上這等狂言妄語。
或許這就是楚國的常態,有三分實力需吹出十分,有兩分背景敢唱出九分。
“諸君真豪傑,我也不曾差,早年間有大菩薩尋我做像,我念他心誠就做了幾尊泥偶。
那大菩薩也是知禮,特意傳我佛咒一道,遇敵時可喚其助力。”
泥偶怪靈金今笑亦是自誇好手,開口便是菩薩心誠、可為助力,倒是漲了自己威風、勝了一波妄言。
大菩薩也能拉來裝點背景,眾封君也開動腦筋,許了自己一個來曆不凡。
至於其中有幾分真假,恐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楚皇也不追求眾封君之來曆變來變去,遂加入其中直言巫神有通天徹地之能,已將他收為弟子傳授妙法。
這般荒唐宴還未一個時辰便逐漸分化,有相熟者挪動座椅湊到一起談話飲酒,有懷怨者借著酒勁互相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