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山雨欲來風滿樓_曆代王朝更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曆代王朝更迭 > 第171章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171章山雨欲來風滿樓(1 / 2)

binf/b/div對於北匈奴的這場戰爭,成就了東漢外交上的輝煌,亦成就了竇憲在軍功上的超然。

範曄曾經在論述竇憲之功勳與衛青、霍去病相比時,慨歎之餘疾呼,竇憲僅率羌胡邊雜之師,一舉蕩平匈奴,“列其功庸,兼茂於前多矣”。此舉旨在表達自己對於竇憲居功至偉,卻不得善終的惋惜之情。

眾所周知,竇氏一門前有竇憲及其族人,掌國家軍政大權。後有竇太後。特彆是竇憲實現了漢朝數百年以來徹底滅除匈奴禍患的願望,竇氏一門加官晉爵,不亦樂乎。風光之盛、氣勢之高,一時無兩,又何以會讓竇憲不得善終呢?是兄妹逆牆還是外敵入侵?

這一切都發生在永元四年(公元92年)。這年丙辰,大漢朝十三個郡國發生地裂災禍,並且大旱、蝗災頻頻發生。俗話說,國之將變,其必有妖。這一切也似乎預示著,大漢朝就要變天了。

說起來,都是兄妹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將東漢王朝治理得井然有序,國家蒸蒸日上。這一點任誰也不能抹殺,其中忠奸善惡、是非曲直,我們也隻能從史書上的記述去猜測,但是誰也不能排除,後來由於某些現實原因,撰寫史書的人,會出於政治和前途的考量,對所記述的事情有所失真或者誇大。因此,判斷其功過是非,實則是需要一顆理智的頭腦。

竇太後和他哥哥不一樣,雖然喜歡權力,甚至是左右天下的至高無上的權力,但要她廢黜帝位而自居,卻也是萬萬不敢。因為她知道,一旦自己這樣做,那麼不管是支持自己的、還是反對自己的士大夫階層們,都會將矛頭指向自己這個大逆不道之人。前無古人,她卻不敢做那後來者。

但是看著和帝劉肇日益成長,心性也逐漸成熟,竇太後不禁擔心,有一天這劉肇勢必會重新奪回天下軍政大權,臨朝親政。然而自己的所作所為,實在是難以保證自己在劉肇親政以後的後宮大權不失。因此,她便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百般節儉,曾經皇帝劉肇讓人給濯龍園裝修,以求讓竇太後能夠欣賞到一個幽靜美麗的後花園。竇太後見後,沒有半點欣喜,而是語重心長地向劉肇陳述窮奢極欲的害處國家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戰,國庫空虛,民間百姓的生活也一日不日一日,身為人帝者,不僅需要時刻想到國家的安危,更要從自己做起,不做大興土木的事情。她這麼做,其實也隻是為了做做樣子,以求得自己養子劉肇的敬重。

而在竇氏一門中,原本就目無王法,到了竇憲立下不世奇功之後,竇家更加無法無天。自此,竇憲越發驕橫跋扈,仆射樂恢上書竇氏請求對竇憲加以管束,竇太後不僅不理睬,反而大肆包庇自己的哥哥竇憲,結果樂恢被竇憲逼迫自殺。竇氏家族一時勢不可當,殘害百姓、敗壞吏治、無惡不作,對外雖然是竇氏遠驅了外虜,對內竇氏兄妹則成了竊取國家的大賊。司徒丁鴻曾上書言道“夫天不可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宰牧縱橫。宜因大變,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可見竇太後和竇憲的倒行逆施,剛愎放縱,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滿,上天也降下災難,因此,許多人認為,竇氏一門所作所為已然惹得天怒人怨。自竇太後臨朝聽政,永元朝開始以來,他們便不斷上書進諫,有時朝中大臣甚至以死抗爭,希望把黑暗的政治挽回到清明之中。

竇憲也意識到,自己這個妹妹竇太後一直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擔驚受怕,同時,隨著劉肇年齡的增長,見識和閱曆當然也水漲船高,終有一天,劉肇會威脅到竇氏一門的現有統治。思考良久,竇憲悍然決定,以自己如今的權勢特彆是軍權,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隻要暗自滅了劉肇,再隨意編織一個理由,要堵住天下悠悠眾口也是很簡單的事情。

竇憲認為,這件事如果告知了竇太後,也許一時之間,他還難以接受,正所謂“兵貴神速”,謀朝篡逆之事切忌拖延,時間越久,其危害性就越大。因此,竇憲便單與女婿郭舉及其父、部下鄧疊及其弟等,共同謀劃,企圖殺害劉肇,篡漢而代之。此刻的竇憲,內心已經膨脹之極,但憑借自己的勢力,不借助太後在後宮相助,就敢發動政變。一則是處於自己長久以來權傾朝野的自信,二則是對於劉肇和支持他的勢力的認識不足。他不知道,此刻劉慶也已經得到劉肇傳來宮廷危局的消息,正和劉肇在一起商議對策。

劉慶之母宋氏就是死在竇氏兄妹手中,劉慶從小就在鄭眾的點化下,立誌韜光養晦,為母親報仇。於是借著進京朝見天子的機會,向劉肇分析了厲害。劉肇亦是聰明之人,對於自己的處境也深有了解。此外,二人從小就關係不錯,可以說皇室宗親裡麵,劉肇最為信任的人,就是他的這位兄弟劉慶了。劉慶分析,竇憲等人終不是甘心久居人下之輩,雖然實際上他已經掌握了天下兵馬大權,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不會就此滿足的。因此,劉肇和劉慶一致決定,趁竇憲還沒有動手,先下手為強。

一場驚天巨變即將發生。

劉肇久居深宮之中,一年到頭也難得出去一次,因此,清河王劉慶就顯得旁觀者清了,他認為,目前局勢一變,皇帝可以依靠的臣屬,多是那些平時經常和竇憲作對的人了,例如司空任隗、司徒丁鴻(永元四年三月癸醜日,司徒袁安死去,閏三月丁醜日,任命太常丁鴻為司徒)等人。劉肇大喜之下,遂決定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鴻這二人進宮麵聖。劉慶聞言,急忙勸阻。他分析到,如今竇憲在朝朋黨眾多,一旦皇帝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鴻入宮,勢必會引起竇憲的警覺。劉肇聞言,深感憂慮,忽然,劉慶靈機一動,說道“自己年少之時,母親被害,自己一時傷心過度,差點做出錯事,幸好有一忠臣為自己開解,自己才得以苟全性命於亂世。”

皇帝劉肇忙問那位忠臣是何人,劉慶笑道“他就是鉤盾令鄭眾。此人曆來忠於我大漢皇朝,對於陛下也是忠心不貳,有他相助,大事可成!”刹那間,劉肇仿佛看見了黎明到來之前的晨曦,於是決定向鄭眾求助。

鄭眾為人除了忠誠可靠以外,還處事謹慎機敏,心機很深。在竇氏兄妹為禍漢廷、把持朝政的這一段時間內,不但沒有得到重用,還被貶做了皇帝後花園的管理人員,幸好他一直謹小慎微,才不致讓竇氏記恨自己當年幫助劉慶的事情。但是這一段時間裡,他並沒有閒著,而是時常利用自己昔日的威信和自己的錢財,在後宮之內遊走,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旦宮廷有變,可以讓這些勢力為自己所用。同時也和劉慶保持著聯係,為免劉肇在思想上被竇太後控製,也在暗中向劉肇告訴了其身世。


最新小说: 星際神考:華夏卡牌殺瘋了 旗房房間 原創內容 重回七零,凝脂美人惹上高冷硬漢 朕之第一子[綜曆史] 是忍界摯友就來親嘴 生活得繼續 貓主沉浮 綁定五個道侶後,惡女深陷修羅場 無限升階:這屆人族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