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為女兒還小,我早就撐不下去了。”
“我們這店的生意你也是看得到的,冷冷清清的,全靠這十幾個老顧客維持下來。”
“在外人看來,我是一家餐飲店的老板。”
“可實際上,我真的連打工人都不如。”
“我們家這情況想申請政府的救助補貼申請不了。”
“靠自己的小店養活一家人又十分拮據。”
“所以啊,也不怕你笑話,我跟我老伴每天都是撿客人吃剩下的菜來填肚子的。”
李青峰跟著微不可察的歎了口氣。
誰能想到,一個大城市裡的土著,擁有一整棟民居房的土著,日子竟是這般的艱難。
老板又說:“幸虧我樓上的空房子都出租了,不然估計我女兒連奶粉都吃不起了。”
隨即笑了笑,有些苦澀的說道:
“現在養個孩子可真不容易。”
“特彆是在這城裡養孩子,什麼都是錢。”
“一次體檢上千元,一個玩具幾十元。”
“偏偏你又不能省這個錢。”
“因為周圍的人都是這麼養孩子的,要是自己在孩子身上省錢了,總覺得虧了孩子,對不起孩子一樣。”
這一點李青峰深有感觸。
雖然他覺得自己對兩個孩子已經十分好了。
但偶爾也會覺得十分虧欠孩子。
有些時候他忙起正事來沒日沒夜的,每每他緩過勁後,就會自責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
如果他一直帶著孩子在山裡溜達,陪著孩子玩耍,偶爾到了城裡,看著城裡的孩子各種光鮮亮麗,依然會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
因為孩子跟了他,才不得不留在大山裡。
因此就比其他孩子少了接觸這花花世界的機會。
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每天都光鮮亮麗的領略大城市的各種先進產品跟配套設施。
總之,要麼是沒有看到其他孩子。
要是看到了,總會忍不住拿自家孩子跟人家的對比一番。
看看自己缺了自家孩子什麼東西。
是陪伴還是物質還是精神?
李青峰思緒飄飛間,兩人來到了這條街的拐角處。
拐了個彎後,進入一條較為狹窄的水泥路。
路兩側的建築物比起方才主街道兩側的建築物更為擁擠一些。
也更為老舊一些。
同時,有些房子還在原有的老宅基的基礎上加蓋了兩三層。
當然,也有不少新房子。
新房子的高度一般在六層左右。
這些樓房緊靠著樓房,窗戶對著窗戶,很是緊密。
老板領著李青峰又往裡繼續走,一邊走,一邊解釋道:
“這就是我們村了。”
“不過我們村的人大部分不住這裡,都是把房子出租給附近做工的人住。”
“剛才在我店裡吃飯的那些人是附近一家裝修隊的人。”
“他們也在這個村子裡住了好些年了。”
說話間,兩人來到了一棟較為老舊的房子前。
房子外牆的小塊瓷磚已經脫落了許多。
門前的水溝臭烘烘的很是難聞。
老板指了指樓上亮著的燈,道:“他們就住二樓,咱們上去吧。”
李青峰點頭跟著進了生鏽的鐵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