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些,潘老頭滿腹辛酸。
雖然他兒子沒了,兒媳婦也跑了。
可當初兒子還在的時候,情況也大差不差。
他說:“唉,以前年輕的時候總想著,養兒防老,等兒子成人了就可以享福了。”
“誰知道,兒子結婚成家生孩子,我們該操心的一樣要操心,該花錢的一樣要花錢。”
鐘大則是滿心慶幸。
因為潘澤跟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潘澤會體諒他的艱辛。
但是,他還是忍不住幫著村裡的人說兩句。
麵色有些憨憨的看著東家,道:
“東家,您看,要不,讓我們村的人也種菜賣,您看行不?”
綠水村的村民光是種菜賣都賺了不少錢。
因為有他東家收購,所以不愁銷路。
所以他想,要是東家也收購他們村的蔬菜,那村裡很多人的日子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像潘老頭這樣的家庭,甚至等於說是謀得一條生路也不為過。
潘老頭也知道綠水村種菜的事情,聞言又驚喜又期待,一雙眼睛灼灼盯著李青峰看。
李青峰卻是毫不留情的拒絕了:
“這個當然不行,我們村全麵禁止用農藥了,種出來的蔬菜都是純天然的有機蔬菜。”
“你們村能做到全麵禁止農藥嗎?”
聽到這話,鐘大跟潘老頭麵麵相覷。
他們村跟綠水村不同。
綠水村人口不多,也就大幾百而已。
而他們村的人口幾乎等於是綠水村的十倍。
人多了,村子就複雜,光是宗親派係都要分成幾大派。
想要在他們村全麵禁止農藥,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他們村裡還有不少人看李師傅不順眼。
即便大部分人為了生存而同意了禁止農藥的事情,估摸著那些老鼠屎也會出來搞破壞。
想到這裡,兩人皆是無奈。
鐘大歎息:“唉,這樣的話就確實沒辦法了。”
潘老頭眼中的希冀也一點點消散了。
李青峰看了看二人,想了想,道:“其實生存的辦法有很多,不一定非得要學著我們村。”
“我們村挖山貨種蔬菜,是因為我們村地理環境適宜。”
“你們白木村的話,平曠的水田比較多,可以嘗試養魚養鴨。”
“你們村之前不是有個女的也養了不少鴨嘛。”
“鴨子的成活率要比雞高一些,當然,吃得也多。”
“可是,鴨子養得更大,鴨蛋也能賣得更貴,換算下來的話,其實都差不多。”
“隻不過,鴨子需要水,你們可以試試將自家的一塊菜地撂荒不種,圍起來,挖個稍微大一點兒的水坑,然後養些鴨子。”
“也不用養太多,先養它二三十隻。”
“等到年底的時候,一隻土鴨怎麼也能賣一百塊錢吧。”
“二三十隻土鴨,至少也能掙些錢不是?”
土雞土鴨這些東西最是不愁銷路。
即便是在農村,也會有人購買。
更不必說到時候他們還可以讓年輕人拉去城裡售賣。
但是,養雞也好,養鴨也罷,都不像去給人做散工那般來錢快。
去給人做散工,每天都能賺幾十上百塊錢,而且錢當天就能到手。
養雞養鴨之類,則是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才能看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