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東京。
世田穀區,小田急線沿線附近鱗次櫛比的高級住宅區。
客廳裡。
大衛主持的“公開體驗課”進入到了第三部分,關於科斯定理的討論。
他為了讓在座諸位明確主題,先是簡單做了一下科普,然後再準備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實際應用案例進行分享。
“科斯定理,是以著名經濟學家羅納德·哈裡·科斯(RnaldH.Case)的姓氏命名的。”
“他在60年出版的《社會成本問題》一文中提出,在交易費用為零和對產權充分界定並加以實施的條件下,外部性因素不會引起資源的不當配置。”
“也有人認為,科斯定理是由兩個定理組成。”
“科斯第一定理為~如果市場交易成本為零,不管權利初始安排如何,市場機製會自動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
“在交易成本大於零的現實世界,科斯第二定理可以表述為:一旦考慮到市場交易的成本,合法權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經濟組織形式的選擇將會對資源配置效率產生影響。”
“而我今天要講的是,在渴死定理構成中的第三部分~”
“即科斯第三定理!”
“它描述了這種產權製度的選擇方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麵~”
“第一,如果不同產權製度下的交易成本相等,那麼,產權製度的選擇就取決於製度本身成本的高低。”
“第二,某一種產權製度如果非建不可,而對這種製度不同的設計和實施方式及方法有著不同的成本,則這種成本也應該考慮。”
“第三,如果設計和實施某項製度所花費的成本比實施該製度所獲得的收益還大,則這項製度沒有必要建立。”
“第四,即便現存的製度不合理,如果建立一項新製度的成本無窮大,或新製度的建立所帶來的收益小於其成本,則一項製度的變革是沒有必要的。”
“科斯第二定理是科斯第一定理的反命題,也是科斯定理組的核心部分,而科斯第三定理是對科斯第二定理的補充。”
“科斯第三定理所要解決的就是科斯第二定理的問題。”
“在《社會成本問題》中,很難找到科斯第三定理的直接表述,但在產權經濟學各個理論領域的分析中,又能看到該定理的廣泛運用。”
“科斯第一定理、科斯第二定理的分析完全建立在產權初始界定清晰的假設之上,科斯第三定理放寬了這一假定,指出了產權界定的清晰程度與經濟效率之間的相互關係。”
“科斯第三定理假設政府能夠成本比較低地近似估計並比較不同權利界定的福利影響,同時它假定政府至少能公平、公正地界定權利。”
“而且科斯教授還認為,初始產權的明晰界定和分配可以節約、甚至消除糾正**易的需要。”
“通過政府來較為準確地界定初始權利,將優於私人之間通過交易來糾正權利的初始配置。”
“這才是科斯第三定理的實質。”
大衛一邊用粉筆把關鍵點寫下來,一邊仔細講解著。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寫滿了整塊黑板,擦掉後,又寫滿了一次。
這些大篇幅的讓人聽起來即繞口又艱澀難懂的經濟學術語,讓卡內斯、岩崎直上和岩崎綾瀨三人,都覺得自己似乎成了“旁觀者”,在看大衛的即興表演一樣。。
但是,坐在岩崎直上兄妹身後的幾位野村證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當中,有一位帶著黑框眼鏡的中年人,望向大衛的眼神裡閃爍著光芒~
他在大衛講解的間隙,高高舉手問道。
“先生,現在學術界裡又很多人都認為,科斯定理中的零交易費用的假定本身就不存在(不現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循環論證,其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請問你的看法是。。?”
“謝謝你的提問,這是個好問題。”大衛露出一個很驚喜的表情,向那位中年人微笑說道。
“科斯定理表明,市場的真諦不是價格,而是產權。”
“隻要有了產權,人們自然會“議出”合理的價格來。”
“所以我們要解釋科斯定理,就需要兩個前提條件~明確產權和交易成本。”
“明確產權隻是通過市場交易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一個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
“交易成本,簡單地說是為達成一項交易、做成一筆買賣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和產品之外的金錢,如市場調查、情報搜集、質量檢驗、條件談判、討價還價、起草合同、聘請律師、請客吃飯,直到最後執行合同、完成一筆交易,都是費時費力的。”
“正是這些交易成本,會使得由私人交易達到的資源配置無法實現,或是大家一看有這麼多麻煩,望而卻步。”
“所以說,科斯定理的逆反形式是:如果存在交易成本,即使產權明確,私人間的交易也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科斯定理的兩個前提條件各有所指,但並不是完全獨立、沒有聯係。”
“最根本的是明確產權對減少交易成本的決定性作用。”
“產權不明確,後果就是扯皮永遠扯不清楚,意味著交易成本無窮大,任何交易都做不成。”
“而產權界定得清楚,即使存在交易成本,人們在一方麵可以通過交易來解決各種問題,另一方麵還可以有效地選擇最有利的交易方式,使交易成本最小化。”
“對於科斯定理中的零交易費用的假定本身就不存在(不現實)的問題,科斯教授本人也承認過這一點~”
“他在《社會成本問題》中寫道,迄今所闡述的觀點都假定交易費用是不存在的。”
“當然,這是很不現實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