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出巡,自然有宣揚武勳,平撫西北的心思。
可你一個皇帝,整日裡不呆在帝都裡麵,終究有不務正業之嫌。
鄭言慶推開了竹窗,一股寒風夾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撲麵而來,令竹樓裡的氣溫陡降。
“言慶哥哥,你聽說了沒有?”
鄭宏毅坐在屋子裡,一邊和徐世績下著雙陸棋,一邊笑嘻嘻的扭頭向鄭言慶看去。
竇奉節是走了,可並不代表著鄭言慶這邊能安靜下來。
眼見著要到年關了,顏師古多年未曾還家,故而生出回家祭祖的心思。這本是人之常情,鄭仁基也不可能阻攔。隻是顏師古一走,鄭宏毅和徐世績的學業可就要耽擱了。
徐世績已十三歲了,來年就可能入官學,正是最緊要的時候。
後來還是崔夫人私下裡說:“顏先生要回家祭祖,也是一件大事情,阻攔不得。
宏毅和徐世績的學業也不好耽擱……不如這樣,讓他們去竹園怎麼樣?”
自從鄭言慶先前主動登門,崔夫人派人請鄭言慶寫了一副字,兩邊的關係緩和了許多。
其實,兩邊並沒有什麼解不開的恩怨。
當初是鄭世安擋了崔夫人的財路,讓崔夫人心裡不痛快。如今,鄭世安已經歸宗,論輩分還是鄭仁基的叔父輩兒……加之言慶的聲名響亮,竹園自鄭世安祖孫住進去以後,就沒有再依靠安遠堂半分。沒有了利益的糾葛,加上鄭宏毅對言慶又是極為親熱,以至於崔夫人漸漸也沒了怨念。之前她找言慶求字,也不是很肯定,言慶會給她這麵子。哪知道人家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崔夫人對外可就有了臉麵。
鄭仁基一開始不太同意,倒不是因為看不起鄭言慶,而是怕言慶年紀太小,幾個小孩子聚在一起,反而耽擱了學業。
崔夫人說:“鄭言慶年紀雖然小,可做事情卻很穩重,活脫脫像個小大人。
你忘記了早先那雄大海的事情嗎?你沒有辦成,可人家卻不聲不響的,大事化小。
要我說,宏毅過去也沒什麼不好。有鄭言慶在那裡,徐世績也會更努力,你說是不是?”
就這樣,竹園就成了鄭家的托兒所。
言慶搖頭問道:“聽說什麼?”
“倭奴國的蠻夷真是可笑,竟然在國書之中寫出來: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我聽人說,陛下看罷之後很不高興,把鴻臚卿狠狠的責備的一通,甚至沒有召見那倭奴國使者。”
“海外蠻夷,不知所謂!”
關於日本人上書的這一段,言慶依稀記得,在資治通鑒中看到過。好像楊廣很不高興,還說:蠻夷書無禮者,勿複以聞。
以後像這樣的國書,就不要讓我知道!
鄭言慶聽得出來,徐世績對倭奴國人很是看不起。…。
事實上,這大隋朝的疆域中,特彆是洛陽城裡,又有多少人看得起呢?
“然後呢?”
徐世績說:“前兩天聽鄭家叔叔說,陛下準備派人和那些蠻夷一同前往海外,權作回禮。”
“哦?”
“聽說還賞賜了不少好東西呢。”
鄭言慶嘴角一撇,露出一抹冷冷的笑意。
徐世績看到了鄭言慶的冷笑,疑惑的問道:“這是宣揚我大隋朝之氣度的事情,言慶你似乎不以為然?”
“我在想,若我是蠻夷,我也會跑來上書。”
“哦?”
“你想想看,隻要遞交上一紙國書,磕幾個頭,說幾句好聽的話,就可以得到大筆的賞賜,這生意可真夠劃算。自有漢以來如是,沒想到如今還是這個樣子。
昔年匈奴占居了朔方,打得贏就衝過來,打不贏得到的好處更多。
幾百年過後,我漢人被殺得十室九空,還被戲稱為‘兩腳羊’,任由蠻夷宰割。幾百年前是這樣,幾百年後又是這樣。要我說,打了勝仗的還不如那戰敗者呢。”
鄭宏毅聽不太懂,可是不代表徐世績聽不明白。
他先是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片刻後,他輕聲問道:“那倭奴國豈能和匈奴相比,言慶此言不免有些危言聳聽了。”
“霍驃騎擊胡千裡之時,我們可曾想到,有朝一日會遭匈奴屠戮?”
“這個……”
倭奴國現在是倭奴國,看上去很弱小,看上去很溫順;然則你能保證以後他們不是禍害嗎?霍去病殺得匈奴血流成河,天底下都認為匈奴人成不了什麼氣候。
可是五胡亂華時,第一個舉起屠刀的不就是那些匈奴人嗎?
鄭言慶知道,他此時無法去改變什麼。他不可能把他的聲音傳遞出去,也不可能讓隋煬帝楊廣改變主意。但是他卻希望,能影響身邊的人。鄭宏毅也好,徐世績也罷,慢慢的去影響……徐世績日後必然是一代軍神,希望他能產生一些作用。
“宏毅,你幫我去看看細腰和四眼,把它們抱上來。”
鄭宏毅答應了一聲,跑下竹樓。
言慶坐在徐世績的對麵,“今日倭奴國以師法我,看似溫良恭順。我大隋朝堂上,儘是要仁德教化之言。可殊不知,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教會了徒弟餓死老師父。
我並不是說,我們就應該關起門來自以為強大,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這天下總是在不停的變化,不斷的發展。我們應該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去教化整個世界。但這個教化,並非是以什麼仁德去感懷,我一直認為,教化異族,當用鐵與血才有效果……仁德隻是輔助的手段,但絕不能拿來做教化的主導。”
徐世績默默聆聽,突然抬頭問道:“言慶,你為什麼要和我說這些。”
“因為我覺得,你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
“啊?”
徐世績不由得愕然,疑惑的看著鄭言慶。
他甚至覺得,鄭言慶是在挖苦他。他年齡比鄭言慶大,才學和見識卻似乎遠不如鄭言慶。不過當他直視鄭言慶的雙眸時,卻發現那眼睛裡,並無半點譏諷之意。
言慶的這些話,發自肺腑!
徐世績不由得心中感動,鄭言慶如此看重他,甚至令他生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若有朝一日,我真能如言慶所說,有大作為……絕不亡言慶今日之言。”
鄭言慶聞聽,不由得笑了!
今日灑下一顆種子,但不知來日生根發芽,會綻放出怎樣的容顏?他相信,隻要他能夠不斷的去播撒種子,終有一天,會有一片廣袤的森林。而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
六點前還有一更!
。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