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紅著臉,指了指自己和身旁的另一個姑娘。
小聲解釋:“我們倆人錢不多,想合買一個煎餅果子,還有一份酸菜餃子,打兩份蘸水,用兩份碗筷!您看行不?!”
另一個小姑娘也在一旁猛點頭。
她們其實也不認識,也是今天看這邊有一群人過來,鬼使神差就排在了隊伍裡。
快排到頭才發現是吃食!
攤子上的吃食,但是什麼都想嘗嘗,奈何兩人每樣都買,錢不夠。
這才以食交友,當場找人拚單!
就擔心一份餐食,打老板家兩份蘸水,兩份碗筷,怕老板不同意,所以先問問看!
林夕一聽,連忙點頭,“隻要按需取量,不浪費就行!”
兩個姑娘一聽揚起笑容,連連點頭,“謝謝老板!”
後麵人一聽,還能拚單?!
這兩小姑娘腦袋瓜就是好使,這麼一說,買一個原味煎餅果子,一人一半3文錢!那簡直不要太劃算!
加點肉鬆,五花肉,那也才6文錢!
他們像打開了“拚單”新大陸!
於是,後麵的人也開始紛紛尋找拚單夥伴。
一時間,隊伍裡熱鬨非凡!
原本互不相識的人“以食會友”互相交起了朋友!
相互詢問、商量!
“姐姐,咱倆拚一份加肉鬆煎餅果子,一盤水餃唄?”
“好啊,簡直不要太劃算!我正愁一個人吃這麼多,吃不完!”
“兄弟,我和你拚一個煎餅果子全家福的怎麼樣?”
“行呀,我就想嘗嘗加所有的!奈何一個太貴,但半個正正好!還劃算!”
一時間,“拚了麼!”這個詞開始在平遙縣流行起來!
見麵第一句,便是“拚了麼!”
街頭巷尾,無論是集市上買菜的大娘們,還是學堂裡的學子們,都在熱議“拚了麼!”。
這股風潮就像一陣春風,迅速吹遍了平遙縣的旮旮旯旯。
茶館裡,有人談笑:“昨日我在那小吃攤拚了個煎餅果子,那滋味真是妙,還結識了個新朋友,這‘拚了麼’可真是個好法子。”
旁邊的人紛紛點頭,“可不是嘛,以往一個人吃東西,量多了浪費,量少了不過癮,現在能拚單,又省錢又熱鬨!”
就連縣衙裡的差役們在休息時也會討論,“下次休沐,咱們也找個地方拚頓好的。”
“拚了麼”已然成為了平遙縣獨特的社交新潮流!
而林夕的小吃攤,卻因為“拚了麼”,人群鼎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