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萬,1.12億。
這是11月25號至12月1號,也就是閃音上線短視頻帶貨功能後,第一周的數據。
前者是成交單量,後者是成交金額。
305萬,9140萬。
這是12月2號至12月8號的數據。
數據看似下滑了不少。
但彆忘了。
這是在優化了推薦算法後。
可以再看一項詳細數據。
第一周,帶購物鏈接的短視頻,總曝光量高達20億人次。
而第二周僅有……1.5億人次。
也就是說。
在沒有區分推薦算法時,內容曝光後到實質下單的轉化率,僅為0.19。
而區分推薦算法後,轉化率達到了2。
提升了10倍不止。
這就意味著。
在流量相等的情況下,閃音隻需分出10的流量,就能達到跟現在塊手在電商版塊中一樣的數據。
所以說,鬥音勝在算法。
哦,現在是閃音勝在算法。
至於塊手的話,當然就是一直輸了。
彆覺的區分推薦算法這點不難想到。
這就跟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類似的概念。
看似隻是一個小的節點,似乎誰靈機一動就能突破了。
可實際曆史中,卻卡了400年左右。
其中的“卡點”,不僅僅在於是否“靈機一動”。
還有還有技術、材料、社會環境、文化習慣等等“限製”。
放在推薦算法上來也一樣。
就算以後塊手有人發現了,閃音的短視頻帶貨模式,跟他們有所不同。
可他們也想區分推薦算法,有那麼容易嗎?
閃音雖然隻成立了半年不到。
可推薦算法模型,可是從半年前在貨多多時,就開始構建搭設了。
其中的技術點、關鍵點,要是能輕易突破。
那麼前世就不會出現塊手被鬥音無情碾壓的情況了。
一步慢,步步慢,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12月13號。
塊手短視頻帶貨功能上線第5天時。
閃音和塊手兩家短視頻平台,出現了內容一致的熱搜。
同樣是為了盈利,為何一家清靜,一家卻是滿屏廣告
不得不說,當代網友真的是什麼人都有。
沒錯,是有網友已經發現了閃音和塊手的一些細微區彆。
其實也不算細微。
看之前閃音的數據就知道:
7天20億人次,和7天1.5億人次的曝光量。
10倍不止的差距。
直觀來說就是:
你在閃音刷10條短視頻,隻會看到1條帶貨類的。
那在塊手的話,刷10條,10條全是帶貨短視頻!
當然,實際展現情況肯定不是這樣。
真要刷10條就10條全是帶貨短視頻。
那就隻能說明……你愛看帶貨短視頻,所以係統瘋狂推送。
但從用戶體驗感來說,那這方麵,閃音就是真比塊手要強10倍不止。
塊手那邊當然不會坐視這種情況。
而在他們還沒研究明白,是推薦算法問題的時候。
他們能做的隻有一點——減少帶貨短視頻的流量。
然後出現的情況就是……
閃音,銷售單量:45.1萬,成交額:143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