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宜府酒業現在困境的辦法大致有兩個。
一是正麵對抗。
楊崢再找人出麵,壓服五穀酒,然後就在敘城跟五穀酒死磕。
二則是……避其鋒芒。
楊崢自然是選擇後者——避其鋒芒。
前者看似解氣,但實際有損無益。
或者說,除了解氣,根本都沒有任何收益。
隻是讓他平白又欠出一個人情罷了。
畢竟五穀酒是官方企業。
楊崢找誰都不可能徹底打壓住。
最後的結果,隻能是雙方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下,在敘城死磕。
而宜府酒業做為一家今年才真正崛起的企業。
怎麼去跟在敘城盤踞了十多年的“地頭蛇”去死磕?
甚至,就算楊崢不計成本的去爭這口氣。
最後的結果,肯定也是有人出麵,然後雙方各打50大板,平息爭端。
因為官方不可能看著一家行業頭部企業倒下去。
所以死磕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楊崢基本隻有跟李怡和吳慶安研究,如何避其鋒芒。
也就是,選在哪些地方去設立分部發展。
吳慶安對此早有規劃。
以他的家世背景,對官方層麵的這些事,自然也看的很透徹。
所以他也早料到了楊崢的選擇。
吳慶安給出的參考地點不少。
主要就集中在西蜀和隔壁的黔炬省。
這兩個是國內難以爭論誰第一的產酒大省。
黔炬不僅有頭牌茅子,其他大小酒廠,也是多不勝數。
而在茅子的原產地茅子鎮,更是號稱有上千家酒廠。
西蜀也不輸。
頭牌有五穀酒,其它大小品牌也是一堆。
而且不僅敘城有“白酒之都”的稱號。
還有江陽也有“酒城”之名。
再就是錦城平原一帶,是國內最大的白酒原酒生產基地。
錦城下轄的穹萊縣,號稱“原酒之鄉”;還有望思鎮,也有“酒鄉”之名。
吳慶安就建議去茅子鎮、江陽,以及錦城分設酒廠。
楊崢選擇了錦城。
為啥?
因為張鳴剛是錦城現任市首。
雖然他跟張鳴剛因為一些事情,處於斷聯狀態。
但吳慶安是管張鳴剛叫姑父的。
而且斷聯歸斷聯。
楊崢真有什麼事開口,張鳴剛不可能不管。
這次宜府酒業的遭遇。
讓楊崢更看清了,地緣關係這玩意兒的重要性。
但實屬正常。公司,在興城發展壯大,甚至趕超崢嶸傳媒。
這雖然不是商業的一環,但卻是社會的一環。
而商業活動,歸根到底也是一項社會活動。
所以自古以來,官商便密不可分。
事情定下。
李怡留在敘城,繼續主管推廣營銷業務。
吳慶安則是前往錦城,開設分部,擴大生產。
之後楊崢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約出五穀酒的負責人閻鑫,吃個飯。
當然不是為了找回麵子啥的。
隻是會知一聲,宜府酒業準備前往錦城發展了。
其實也就是停戰的意思。
江湖可不就是這些人情世故。
楊崢跟閻鑫上次見過。
就趙奕調停,請了王洋出麵那次。
閻鑫很明顯也不想跟楊崢硬剛死磕。
否則就不僅是限製宜府酒業收購原材料和找新場地了。
而在聽楊崢說,宜府酒業準備去錦城那邊設立分廠後。
閻鑫態度就更是熱切起來。
50多歲的人了,也跟楊崢稱兄道弟的。
還表示,五穀酒跟宜府酒是兄弟企業,以後應該多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