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表明在唐代時期,中國已經知曉了透鏡的基本原理,並開始嘗試使用透鏡來改善視力。
在宋代,眼鏡的使用進一步得到了發展和普及。
據說北宋時期的程顥就曾使用凹透鏡來進行眼科治療。
水荷自顧自把玩泥球,水萍對眼鏡不感興趣,她盯著人體模型上的經絡問道:“小姑,既然你說眼睛變長看東西就模糊,又沒辦法重新再變回圓形,那治療……真的在騙錢嗎?”
她想起白天王小媳婦說的話,按摩後看東西的確清楚一些,頓時又陷入迷茫。
有作用就不是騙錢,可眼睛又不能變回去,這算什麼意思?
顧沐雲笑了笑:“眼球變形是事實,但不能因為變形就沒有治療的價值。”
“第一,不治療,就會繼續變形,好像缺失陽光和肥料的樹木,枝條長成病態,如果馬上補充營養改善環境,就能控製繼續惡化。”
水萍連連點頭,這話她能聽懂,那就是按摩疏通經絡,給眼睛補充氣血,以後模糊就不會繼續加重。
可是眼球已經變長,那怎麼又能看清楚呢?
顧沐雲繼續道:“眼軸變長,不等於是壞的,不能用的,就好像你二爺爺的腰,你能看見彎曲,可依然可以撐起重量。”
水萍又使勁點頭。
的確,二爺爺的腰上突出一塊骨頭,以前會疼會扭傷,現在不疼了,但脊骨的凸起依然存在。
顧沐雲給水萍解釋,用顧二伯的腰作比喻就非常適合。
顧二伯現在雖然腰不疼,能走能坐,但能清楚看見腰椎變形。
這在現代醫院肯定需要動手術,恢複正常形態,數據在標準之內就算痊愈。
至於是不是滿足日常生活,疼痛是否消失不在評估範圍。
很多時候,因為人體的奇妙修複作用,功能病變和器質病變之間並沒有一個固定標準。
外表標準健康的人可能在擔挑上比不過駝背老人,在跑跳比不過經常鍛煉的殘疾人。
樹木長出節瘤一樣能健康成長,帶病生存同樣是生存。
眼軸變長和視力模糊自然也有一個和緩地帶,不能一刀切的否定。
“所以,通過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和神經調節,從而緩解視疲勞和調節視力。雖然不能完全恢複眼球的形狀,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視覺功能。”顧沐雲耐心地解釋道。
水萍已經完全聽懂:“原來是這樣,那治療還是有意義的,就像二爺爺的腰,雖然變形了,但並不影響他的生活。”
顧沐雲笑著點點頭:“沒錯,而且隨著你們對人體結構和病理的了解深入,會發現更多治療的方法和可能性。學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水萍和水荷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她們下定決心,要跟著小姑好好學習醫術。
喜歡醫術在身,穿到古代成團寵請大家收藏:醫術在身,穿到古代成團寵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