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鎮元拿出上官的威嚴,淡淡地掃了過去,卻道:
“本官知道這本來不在權責之內,但本官早已應下,幾位就權當為子孫積福了!”
好話說儘,若是連表麵上都不服從,那這樣的下屬以後必然得穿小鞋,坐冷板凳。
這隻是很簡單的道理。
宋和已經領著人來到了北辰縣。
隻是他們還不得進城,隻是在城外等候著。
他們也不是什麼都不做,隻是收拾些蘆葦搭建簡易的棚屋。
丁鎮元一聲令下,就征調衙役和民夫,維持秩序,不讓他們亂跑。
又親自帶著屬官,將縣中大戶人家一一踏遍,好說歹說,東家給一點,西家給一點,湊了些舊衣服,還有發黴的米。
當然,借此機會,丁鎮元其實初步熟悉了城中大戶,對下屬們彼此的性情能力有所了解。
大致分為幾類:一是混日子的,敷衍了事,也沒什麼本事,多是年級五十歲以上的老油條;二是有些本事,做事還算負責,多是三十來歲的青壯年;三是沒什麼本事,連表麵文章都不做的,指派個任務半天都看不到具體動作的,純屬拖後腿的。
當然根據各自的性情又是另一套劃分。
這一天,大致地搭建了簡單的棚屋,給所有流民按照男女家庭分配了住處,暫且安置了下來。
用這一天的時間,丁鎮元大致地區分出了能用的人手。
“屍餐位素,陽奉陰違,私下裡其實是拖後腿的這種,必然是反對我這個縣尊的,這種人,要想辦法換上,提拔認真做事苦乾的人。”
“提拔能用的人,踢掉不能用的人,暫時隻需要這麼簡單就行了。”
“在朝廷沒有倒台之前,基本上都能這麼用。”
第(2/3)頁
第(3/3)頁
“但我還是需要私下裡招募一批心腹能人,以防起事時無人可用的局麵。”
“那個宋和可以先看看,除此之外,北辰縣城中必然有不得誌的文人,有些才學的都可以試試,關鍵還是要來曆清白。”
“我也大小是個正七品的縣令了,也算拿得出手,什麼大才不敢想,一些文書之類的總是養得起的。”
這麼想著,丁鎮元回到縣衙後,換上了便服,喬裝打扮,帶著兩個武藝精湛的侍衛,在城中乘車遊覽。
北辰縣不愧是萬戶大縣,幾乎可以比擬彆處三個下縣,因此城內很是繁榮。
沿街到處是叫賣聲,賣各種草席草鞋的,賣竹籃的,賣小吃的,還有很多小玩具。
商人來來往往的,都在忙碌著。
來往的人,絡繹不絕,車馬不時經過,緩緩在石板路上行著。
城中道路旁,有水渠,排汙水,是興建城池時就預備的排水體係,據說還有下水道,可以溝通護城河,排出汙水。
即使是連續下一周的暴雨,這城裡的積水也會快速被排出,不會造成積水。
“今日我才知道縣令權威之重,責任之大,說是百裡侯並不為過。”
“城中大小諸事,都歸縣令管,實則根本就是土皇帝,難怪曆史上縣令就能起兵勤王。”
“說起這個,還沒有去軍營看過,也不知這縣兵,到底是什麼樣子。”
大遼每府每郡,都有府兵,郡兵,由本地青壯年,服兵役而來。
隻要年歲滿十六,就必須服兵役,原則上即使是官宦人家甚至祖上有爵位或者是宗室子弟,也不能免除兵役。
如是不願服兵役,就必須交一筆錢,雇傭他人代替自己服兵役。
兵役時間,為期兩年。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服兵役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有這功夫做什麼不好?
到了後來,縣兵府兵之中,大都是收錢來當兵的。
即使是普通大戶,也會每年交三四百錢,雇傭他人去服兵役。
很多家裡缺錢的,就一直在當兵,除了自己的兩年兵役外,還能從中介處,得到一百多錢的費用。
這代服兵役,儼然成了一項買賣。
家貧之人,為了解決家中口糧,就去當兵,雇傭費用經過多次克扣之後,還能補貼每一百錢給家裡。
這就是時下的縣兵了。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