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勞!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周誌高現在被給予厚望,不隻是爺爺劉老看重他,三位乾爺爺同樣希望周誌高可以讓龍國更好。
就連龍老等人,對周誌高的態度也是一樣,雖沒有直接要求周誌高,可他們卻一直在支持周文。
正因為背後有這麼多老領導和大領導的支持,他又怎麼能不全力以赴,儘自己所能去幫助龍國,幫助龍國民眾更進一步。
民眾們過得好了,龍國的整體國力也會獲得大幅度提升,這是雙贏的局麵。
“明天,該回京城了。”周誌高喃喃自語。
這次回來有著不小的收獲,很多人忘記初心,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再回頭看過,甚至是嫌棄自己的來時路。
對於這些家夥,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國之棟梁,他們會在不知不覺間迷失方向,成為一個對國家和人民群眾有害的腐敗分子。
第二天,在周誌高和蘇晴要回京城時,市政府來了不少人歡送他。
現任市委書記和市長帶頭,市委副書記同樣來了,整個市政府班子幾乎到齊。
本來為了送自己來這麼多人,周誌高是不怎麼樂意的,可他們也是一片熱情,也不好太過嚴厲的譴責。
“各位陽市的同誌前來送我,讓我感到非常榮幸,但不要有下次。”周誌高沉聲說道。
“派一個代表就已經足夠,而不是丟下你們手頭上的公務,全部來機場隻為送我登機。”
“我不喜歡這種形式主義,你們真要是想得到我的認可,那就好好發展陽市的經濟和民生與環境,讓陽市越來越好,就是對我最大的報答。”
“好啦,都回去吧,我和蘇晴同誌要檢票登機了。”
市委書記有些不舍的說道,“周書記,你的教誨我們銘記於心,會儘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你的交代。”
“我們也許沒有周書記的能力,但肯定不會懈怠,保證全力去做。”
周誌高點點頭,“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人擅長搞經濟,有人擅長抓民生,也有人更適合盯著環境保護。”
“我的要求隻有一個,彆忘記你們的身份,你們是人民公仆,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
市政府在場所有人全部牢牢記住了周誌高說的話,如果哪天他們有著不知前路如何時,就會想起周誌高說的這些話。
周誌高的教誨,將成為指引他們前路的明燈!
登機後,蘇晴望著窗外漸漸縮小的陽市,想起這幾日走訪時看到的蓬勃景象,忍不住感慨:“局長,您看陽市現在的變化,就像您親手培育的幼苗長成了參天大樹。”
周誌高摘下眼鏡擦拭,鏡片後的目光帶著欣慰與思索:“樹長得再高,根得紮穩。”
“要是基層乾部的作風出了問題,再好的發展成果也會像無根之木。”
飛機平穩飛行時,周誌高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個破舊的筆記本,封皮上“長福鎮工作記錄”幾個字已模糊不清。
蘇晴好奇地湊過去,隻見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著:“1998年3月5日,李嬸家稻田被占,協調三天解決”
“1999年7月12日,暴雨衝毀三座橋,連夜組織搶修”。
每一行字都像一顆釘子,牢牢釘在周誌高的過往歲月裡。
“這些年,我走到哪都帶著它。”周誌高手指輕輕摩挲著紙麵,“有時候覺得累了、迷茫了,就翻一翻。看看當年在基層時,為了老百姓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豁出命去,現在又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蘇晴突然想起在化安縣時,一位老支書說周誌高當縣委書記時,經常揣著饅頭就往村裡跑,為的就是第一時間解決村民的難題。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周誌高剛到辦公室,小王就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手裡揮舞著一疊文件:“局長!有新線索!”
“曾經被打掉的腐敗分子殘餘勢力在東北某市卷土重來,這次打著生態旅遊開發的旗號,實際在倒賣土地指標!”
周誌高眉頭一皺,打開衛星地圖,果然看到某片標注為“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的區域,出現了施工痕跡。
“通知東北三省國土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周誌高迅速作出部署,“這次不能再讓他們鑽空子,蘇晴,你負責整理全國生態保護區的土地審批檔案,重點核查近三年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