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華殿。
當天下午有東宮宣講,諸多翰林院官員皆都在列,朱厚照作為唯一的學生,卻聽得很不專心,不時回頭往宮門口看去。
到太子冼馬王鏊開講時,所講的是《孟子義》,沒等講幾句,外麵就幾次有內侍太監跑進來,打斷他的宣講,而每次王鏊都是等人跟朱厚照說完了,朱厚照把頭轉回來,才重新開講。
終於當劉瑾再一次進來時,王鏊忍不住了。
王鏊道:“太子殿下,如今您已出閣講學,應當以學業為重。臣等方不負聖恩。”
朱厚照不耐煩道:“本宮跟人談事,影響到你們了嗎?”
說完,那邊劉瑾再湊上去,把話說了,朱厚照直接原地蹦起來:“好他個戴義,敢跟本宮玩心機,故意讓人不走東華門是吧?回頭見了他,直接抓回來打一頓。”
聽了這話,王鏊瞬間感覺到太子的老師不好當。
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當兒子的真的是那個當爹的生的?
性格反差為何這麼大呢?
劉瑾可不敢得罪戴義,試探著問道:“會不會是那位張貢生他故意走彆的宮門?”
意思是,這不是戴義的責任,應該都怪張周。
朱厚照罵道:“豬腦子啊你?在宮裡,他一介外人有什麼權力決定走哪?還不是彆人帶他走哪就走哪?”
在這點上,朱厚照腦子倒是很清醒,隨後他嚷嚷道:“不行,本宮要去見父皇。今天先講到這裡,明天再來……”
王鏊等侍講官員都很無語。
先生來給學生講課,結果由學生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放學?
皇家就是這麼善待先生的?
可還沒等這些人提出抗議,朱厚照已經帶著人跑出文華殿了。
“太子殿下,陛下對您禁足,您不能出去啊……”劉瑾等人雖然平時習慣了趨步疾行,但論到賽跑,他們都還不是朱厚照的對手,一個個誰都追不上。
……
……
乾清宮內。
朱祐樘正在接見從張周處回來的蕭敬。
蕭敬給朱祐樘帶來了張周所草擬的“罪己詔”的草本。
“……未臻累歲以來,災異相仍,近者清寧宮之火,其變尤甚,諱心兢懼若切淵冰意,必人事下乖斯……”
朱祐樘看過之後,感慨頗多,放下罪己詔道:“真是都說到朕心坎去了,不知為何,這些話卻好像一直在朕心中盤旋,未成細文,卻被秉寬他一一道來,如朕心中蛔蟲一般,撓人心坎哪。”
旁邊幾名太監聽了,心裡都在震驚於張周揣摩聖意的神奇。
這要是被張周當了官,那以後還不是什麼事都能做到符合聖意?還有內閣大臣和司禮監太監什麼事?
蕭敬又拿出一份東西道:“陛下,這裡還有張解元所上的一份奏疏。”
“奏疏?”
朱祐樘皺眉。
按照大明的規則,除非邊關急奏,不然是不能上密奏的,但也不是每一份奏疏都需要關白於內閣讓內閣擬票擬條子,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奏疏都能為內閣幾名大臣所看到,總會有很多奏疏會直接呈送到司禮監。
但像張周這樣,不過是個舉人,卻不經通政使司和內閣,由蕭敬直接呈遞密奏,卻屬於例外。
第(1/3)頁
第(2/3)頁
朱祐樘點點頭,拿在手上。
蕭敬緊張起來。
連剛才出去接蕭敬進來的戴義,也都是一臉拘謹,顯然這奏疏中是提到了什麼很重大的事情。
朱祐樘打開來看過,麵色不動,卻好像很快看完,將奏疏合了起來。
“這份奏疏,除了所寫之人外,還有其它的人看過嗎?”朱祐樘問道。
“未有。”蕭敬很誠實。
雖然他知道裡麵大概的內容,但他知道避諱,作為親身涉案之人,為了避嫌他不能直接閱覽裡麵的內容,否則就有串通嫌疑。
但其實就是串通讓張周來給他免罪。
“嗯。”朱祐樘點點頭,再未說什麼。
戴義問詢道:“陛下,可是那位張解元,又預言了什麼事?”
朱祐樘坐回龍案之後,神色平靜道:“沒有,他隻是勸說朕,要以朝廷的安定為先,不要將李廣之死牽連擴大,在朝廷多事之秋容易令朝堂混亂,如此將有違上天恩恤萬民的初衷。”
戴義聽了,心裡更加緊張。
除了蕭敬會給李廣送禮之外,他戴義也會送,先前六部等衙門的運作,都是靠司禮監挾製完成的,說李廣收禮……他戴義其實也分得不少。
要不是他們這群人屈從於李廣的淫威,不得不為李廣辦事,怎會出現朝中那麼多大臣都要給李廣送禮的情況?
皇帝要嚴查,他戴義也跑不了。
朱祐樘好像突然非常疲倦一般,用手撐著頭,閉目養神。
戴義提醒道:“陛下保重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