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用朱鳳那是皇帝的事,又不是我們提議的,你犯得著跟我們說這些?
謝遷笑著回敬道:“那遼東這一戰怎麼打,到底是聽誰的?”
“嗬嗬。”張懋笑著,“於喬,你這話問得……總不會是聽我的吧?”
很多大臣差點想罵人。
你張老頭就是故意在這裡抬杠,讓我們心裡不爽是吧?
……
……
一群武勳先走了,文官走在隊伍之後。
屠滽問馬文升道:“負圖,寧遠如今已做了備戰,何以不順著陛下的意思,讓安邊伯出兵呢?這要是朝中都默認了他畏縮不前可行,以後再以此來規範各邊鎮總兵官行軍,可就沒說法了。”
馬文升道:“陛下都提前將安邊伯布置在了寧遠,你們覺得,寧遠戰事的進程,還受朝堂的控製?”
“這……”
屠滽似乎也恍然了。
九邊各處的戰事,從來都是以邊鎮的督撫、總兵官、指揮使等人根據情況自行做判斷,然後出兵。
但現在就因為寧遠距離京城近,朝堂就想要遙控指揮寧遠的戰事?
你們這些文官,是不是把手伸得太長?
謝遷則笑道:“陛下說得對,有結果之後再論。如今還沒結果,敢問諸位,現在的過程不正按照陛下所推演的在進行?現在提議要固守,隻是為保證寧遠地方上不出大的差錯,難道你們認為朱鳳、張延齡和陳銳三人,適合帶兵出戰,與狄夷拚個魚死網破?”
周圍本來一群有意見的人,聞言也消停了。
他們也在想。
先前可能是過分苛求,要讓朱鳳跟西北的軍將做對等,要求朱鳳的行為必須跟西北的軍將一致,要求可能是有點高了。
西北軍將出兵,那是分內之事。
但朱鳳可不一定……
朱鳳去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保證在朵顏三衛犯境時,不至於出的大紕漏,其實朱鳳已經做到了,這時候貿然出兵反而不符合朝廷的預期,這也是為何連文官之首的馬文升和劉健等人也做了態度上的轉圜。
兵部尚書徐貫道:“謝閣老這句‘魚死網破’,算是形容得很貼切了!但就怕沒有魚死網破之事,狄夷還是會無休止,下一步可能隻能讓王威寧去遼東,才能鎮得住遼東的牛鬼蛇神了!”
以徐貫的意思。
我們也知道遼東的情況跟西北不同。
但問題是,你現在不打,朵顏三衛還是不消停,下次來的可能就不是朵顏三衛,可能又是火篩、韃靼小王子的,大明是靠武力令西北和遼東各處的狄夷臣服的,如果遇戰事首先想的是固守不出,大明的威風不存,北方藩屬國的隊伍會很不好帶。
謝遷笑道:“那是陛下,還有張秉寬該發愁的事,不是我們!”
徐貫皺眉道:“你這話,是否有點推卸責任了?大明朝的事,不都是我等應該費心的?”
第(2/3)頁
第(3/3)頁
他很想說,你謝遷還真是口無遮攔。
就算事是如此,但你也不能這麼說啊。
說得好像以後西北和遼東再有什麼戰事,讓皇帝和張秉寬去參謀就行,我們可以當不知道了。
那以後朝堂上還要我們文臣作何?
“行了!”
劉健出來發話道,“這兩日寧遠的戰事就該有結果,現在勒令安邊伯等人倉促出兵,結果反而不妙,還是看結果吧!”
文官是在一種不甘心中,被劉健給搪塞回去。
眼下是沒人說什麼。
但就連劉健也知道,有關軍政方麵聽誰的問題,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要盤繞在大臣心頭,文臣和武勳可能自己也都要好好琢磨一番。
……
……
乾清宮內。
朱祐樘將張周叫來,也不問具體的戰術,畢竟詳細的張周都已經說明了。
“秉寬,還是讓你為難了,早知道的話,就該調王越去。秘密調遣,遼東的外夷不知,到時就能殺其措手不及。”
朱祐樘的話,讓張周意識到,這還是個優柔寡斷的皇帝。
朱祐樘雖是“孝宗”,也被史家稱出了“弘治中興”,可這種中興沒有軍事進取作為依托,皇帝在治國方麵也隻是守成而無大作為……其實這更符合道家“無為而治”的觀點,算不上是真的興盛。
百姓在這十幾年時間裡,就真能做到吃飽飯了嗎?
也不見得。
張周道:“陛下,以臣看來,用安邊伯在寧遠,倒也挺好的,若是換了彆人在那,或許狄夷還不敢輕易靠近城塞。無法發揮新炮的威力。”
朱祐樘一聽,心情也激動起來,問道:“秉寬,那炮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不好形容啊。”張周笑道。
蕭敬一聽,趕緊用期待的眼神望著皇帝。
好似在說,看這裡看這裡,我見過那炮的威力,我可以再幫張先生吹一頓牛逼。
但朱祐樘之前已聽蕭敬吹噓過一次了,他沒親眼見過,也無須他人再於自己麵前形容,除非是張周能說到天花亂墜,或者說……他現在連一門炮的威力,也隻聽張周一個人的。
朱祐樘問道:“秉寬,你覺得現在勝算幾何?”
張周道:“如果是讓安邊伯與狄夷正麵交戰,勝算可能隻有六七成,但如果是守在城塞內,等著狄夷靠近,先以火炮襲擾,再出兵的話,那就沒有輸的可能了。”
這點張周也沒說錯。
朵顏三衛在劫掠的時候,是不可能將寧遠城置之不理的。
周圍地勢狹長,除了寧遠城這座堡壘之外,就隻有一些土堡可以作為防守之用,朵顏三衛出動至少有六七千兵馬。
如果他們隻顧著分兵搶掠,這時候大明的軍隊集結整頓好,以驅趕家院中的盜賊,那化整為零的他們豈不是隻能夾著尾巴逃走?
朵顏三衛隻能是派出重兵,先把大明的關城給震懾住。
就看駐紮在城外幾裡的問題。
張周考察過遼東的情況,得知一般朵顏三衛搶掠時,一般都是駐紮在城外十裡左右的,也有駐紮到六七裡的樣子,到白天起營後則會挪到距離城塞三四裡甚至是二三裡遠的地方……
總的來說就是在大明的火炮和勁弩的射程之外,這樣大明一旦有開城門布置騎兵的打算,他們會恰當派出兵馬來襲擾,以衝鋒或是騎射等手段,把大明的騎兵給逼退回城關。
如果距離得遠,等大明的騎兵、步兵在城門口列隊完畢,他們都未必能掩殺過來,那時也就失去威懾的效用。
這時候如果大明有了超出以往射程一倍以上的火炮,對朵顏三衛來說可是猝不及防的,而子母炮的特點就是能快速換“彈夾”,再加上開花彈和霰彈……
儘可能快速發炮,就是打朵顏三衛的措手不及。
如果一切得當。
等大明先放炮再出擊,勝算近乎是十成。
……
……
三月二十八入夜之前。
朵顏三衛的先鋒兵馬已經距離寧遠西城門“迎恩門”不到十裡,並就此安營紮寨布防工事。
陳銳得知情況之後,急切上城頭去找正在觀察形勢的朱鳳,請示道:“知節啊,不如你給我三千騎兵,我趁夜帶兵襲殺過去,定能讓狄夷有來無回。”
還沒等朱鳳回絕,一旁的王瓊皺眉道:“平江伯,你在西北用兵多年,也該知曉韃靼最擅長夜戰,對於襲營等事防備手段頗多。”
陳銳道:“那是火篩,不是兀良哈這群崽子!”
王瓊歎口氣。
看不起誰呢?
你覺得朵顏三衛沒本事,但人家在蒙古內鬥中一直都沒輸,你覺得火篩牛逼,但火篩的精兵還是延伸不到朵顏三衛的地盤。
朱鳳道:“張兄給的意見,還有陛下的旨意,都沒有讓我們輕兵出擊,再等等。”
(本章完)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