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月十二。
城西的演炮場,當天戒備格外森嚴,張周陪同朱祐樘親自過來視察演炮。
張懋、朱暉等勳貴,以及兵部尚書馬文升也隨駕而來,由戶部郎中、研武堂講官王瓊,代表張周和研武堂對朱祐樘等人做火炮上的講解。
“……陛下,這種炮,就是在遼東寧遠有神威表現的子母炮,這裡是炮身,如果要換彈藥時,則直接將子炮取下,可做更替,點火則是以引線引燃……”
“遠炮皆可開花,具體可分為落地開花和空中開花兩種,在軍中也被稱之為霰彈和開花彈。”
“這種則是張侍講剛找人鑄成的重炮!”
因為隻是視察,所有人包括皇帝和馬文升,也隻是先看看這炮的外觀如何,至於威力還要等一會做演示。
朱祐樘問道:“何為重炮?”
王瓊望著張周,意思是你發明的,還是由你來細說比較好,我這個到底是照貓畫虎不得精髓。
張周笑道:“陛下,這種炮您看,炮管很粗很長,炮身厚重,射程可到五六裡。”
“如此遠?”還沒等朱祐樘說什麼,一旁的馬文升先皺眉質疑了一句。
“馬部堂,一般的神威炮重量多在三四百斤,而這種重炮,光是炮身就有兩千斤以上,炮彈也可到三十多斤……遠處五裡之外,已修築了一片臨時的城牆,用以做試驗,不妨之後我們一同查看其威力如何?”
張周對這種重炮還是很重視的。
之前造不出來,是因為鋼鐵產量嚴重不足,但隨著西山煤礦開始出產煤炭,煉鋼方麵也大有進展,材料已不是最大的局限。
這種炮,既像是後世在明末戰爭中大行其道的“紅夷大炮”,其實結構更類似於“阿姆斯特朗炮”,從射程來說要比紅夷大炮更遠,威力更大,主要還運用上了黃火藥,也可以做到落地開花的效果。
……
……
演炮開始了。
君臣眾人都上了山坡上的觀禮台,角度近乎垂直去看著下麵演炮的過程。
望遠鏡也被蕭敬遞給了朱祐樘,朱祐樘一手拿著望遠鏡,一手從城垛的孔隙指出去問道:“秉寬,是那邊的城牆嗎?”
張周道:“是的陛下。”
“少說有五六裡啊。”朱祐樘感慨了一句。
馬文升本還以為張周會在距離等參數上做一些假,但由他親自看過遠處的城牆之後,發現並不會有這方麵的疑慮。
張周將一麵小旗遞給朱祐樘道:“陛下,這第一炮還是由您來下令發射吧。”
“好!”
朱祐樘很高興,從來都是病懨懨的他,第一次有種親自上陣殺敵的感覺,隨即他舉起小旗子揮舞了一下。
旁邊馬上有信號彈升空。
下麵負責演炮的人,變成了王瓊和朱鳳,關鍵時候需要他兩個“專業人員”來負責,至於保國公朱暉等人現在也都隻是立在觀禮台上。
“轟!”
一炮發出。
一個黑乎乎的炮彈劃出美妙的拋物線,準確打在五六裡之外一處高約十三米,寬度約五十米,厚度也有四五米的臨時城牆。
火光先傳來,但見炮彈下去,伴隨著火光升起黑煙,周圍的城牆不是被炸塌,而是直接被炸飛,周圍磚塊、塵土飛揚,升起了小號的蘑菇雲,就在眾觀禮之人還在驚訝於此重炮的威力時,“轟隆隆”的聲音這才傳來。
山頭地麵似乎都在顫抖。
張懋在旁驚歎道:“如同平地起驚雷啊。”
眾人都打量著張老頭。
心裡在想,這裡有你什麼事?飆才學呢?
朱祐樘心下稍微有些慌張,隨後他扶著城垛,這才站定,稍微平複心情之後,對著張周的臉上充滿驚喜:“很好。”
不需要過多的評價。
連先前對於陪同聖駕出城觀禮演炮的馬文升,此時也一點脾氣都沒有了。
張周道:“陛下,接下來是演示遠炮。不過陛下,相比於重炮,這遠炮再遠,也就那麼回事了。”
“嗬嗬。”朱祐樘笑了笑,“朕就不下令開炮了,你來!”
張周這才拿起令旗,在空中繞了幾圈之後,做出開炮的手勢。
……
……
子母炮是之前寧遠一戰獲勝最大的利器,可當有了重炮的威力在前,三門子母炮發射出炮彈,落地後又是開花又是火光,周圍稻草人一片狼藉……
威力是很大。
但珠玉在前,在場觀禮的人都覺得有點索然無味。
朱祐樘卻看得很興奮,雙目冒光道:“便是那一門小小的遠炮,便有如此大的威力?”
張周道:“陛下,遠炮炮彈的覆蓋麵積較大,尤其是霰彈,但其威力遠不如重炮。不過在敵寇以騎兵、步兵等攻城時,卻有極佳的阻斷效果。”
“那重炮呢?”旁邊的馬文升質疑了一句,“此等的威力,對我大明城塞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
他差點就想說,韃靼人不怎麼喜歡修築城塞,你用威力這麼大的火炮上戰場,彆擊敗敵寇的作用沒起來,卻被敵人仿照去,用來對付大明城關要塞。
張周笑道:“馬部堂問得好,重炮威力巨大,可作為一座城塞鎮關之用,大明也不可能每座城都鑄造幾十上百門這種重炮吧?如此將大明關城的防守範圍擴大五六裡之外,對於大明騎兵的發揮,便有了進退的縱深,北方狄夷隻怕以後再難接近我大明城關!”
馬文升到底是懂兵的,他也隻能點頭同意。
如果像以前,大明的火炮隻能覆蓋城外二百米範圍,還都是發個大鐵球出去,沒有什麼覆蓋麵,大明的騎兵其實是很難背靠城牆跟韃靼騎兵作戰。
做不到“進可攻退可守”。
但若是有了子母炮,騎兵其實就已經不必龜縮在城內找機會,而可以出城,殺出去襲擾之後,馬上退回來,韃靼人也輕易不敢到城塞二三裡範圍內。
第(1/3)頁
第(2/3)頁
如果再換上重炮,那效果會更佳。
並不像普通文官所擔心的那樣,這種重炮對韃靼人沒什麼效果,隻對大明的城關有威脅……連馬文升似乎都看出來,韃靼人想要仿這種重炮,難度可不小,不是一般的工藝可成,馬文升見識過不少的火炮,他倆子母炮是怎麼鑄造出來的還沒想明白呢。
……
……
“難怪太子上次來看過演炮,回去跟朕說威力巨大,朕親自看過後也深有體會。”朱祐樘感慨著。
馬文升這才知道,原來太子比皇帝更早來看過演炮。
反而是朝中文官對張周發明火炮的認識,還都停留在紙麵上。
馬文升也在心中感慨,有此等火炮,韃靼人又毫不知情,如何不敗?
“好了,時候不早了,也該回城,朕不能打攪了各衙門的差事。”朱祐樘道,“朕出來也有段時間,不該再耽擱時間了。英國公、馬卿家,就此作彆吧。”
皇帝的意思是,咱既不是一起來,也不是一起回去,就在這裡作彆,你們愛回哪回哪。
朕名義上是要回宮,但具體去哪,你們也彆多過問。
張周陪同朱祐樘下了山坡,還沒等到鑾駕前,朱祐樘便問道:“秉寬,你不是說今天有安排嗎?如何安排?”
朱祐樘現在都不太願意去問火炮的事,似乎他也覺得,隻要有張周在,便可以把一切都打理好,他隻負責驗收成果就行,甚至可以拿韃靼人當實戰驗收,他隻負責聽戰果彙報便可。
省時省力。
張周笑道:“陛下您知道,這是太皇太後的安排。臣不得不聽令而為。”
“明白。”朱祐樘也在笑,“若不是皇祖母說的,朕還未必會太放在心裡。是要去慶雲侯府或是長寧伯府嗎?”
這一句就讓張周知道,其實最近周太後已經開始心急,有些口風已經透露給朱祐樘知曉。
張周道:“沒有,隻是在城中一處長寧伯的戲園子內,看一場戲。就當是陛下出宮看過演炮之後,換個方式調劑一下心情。”
“好,你來安排。”
朱祐樘對於出宮見識民間風土人情的事,本來就沒什麼抗拒。
現在是老太太急著讓他納個妃,而他心中也逐漸接受了“隨其自然”這種想法,自然也就放平心態,隻需要跟著張周的安排,就當是出來遊玩。
……
……
朱祐樘一行進城,在錦衣衛的嚴密保護之下,抵達長寧伯周彧在城東黃華坊的“戲園子”。
“地方不小。”
朱祐樘在進到沿街的鋪麵之後,發現是“彆有洞天”,在園子四麵樓閣圍起來的天井內,搭起了戲台,周圍的宮廷護衛已全麵護衛,並不見有任何閒雜人等。
張周道:“長寧伯先前在這裡經營一處棋社,供人喝茶、消遣之用,但經營不善,這才剛改了戲園子,所請的倒都是南方過來的南戲班子。”
說話之間,君臣二人在蕭敬、牟斌等人陪同之下上到二樓,進到為他們所準備好的居中的包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