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城外,京營演武場。
張周走在前,身後跟著研武堂二期學員,安遠侯柳景和遂安伯陳韶,二人皆都是英宗時期就已經嗣爵的老家夥,而柳景更是靠皇帝的特赦才回到京營,也因為柳景跟周太後的關係,被周太後特彆關照,令其成為二期學員。
相比於一期學員選拔時的嚴謹,二期學員“歪瓜裂棗”更多,基本全都是關係戶,也使得研武堂的權威性大打折扣。
“公爺,您派的人,已經把新銃都送來了,有一百支,至於您弄的那個什麼叫子彈的東西,裝了滿滿一匣子……”
張周本還站在演武場的高台上跟柳景和陳韶閒扯。
這些老勳臣,彆的不會,說到吃喝玩樂的事情,一個個都不輸給年輕人,簡直都是個中翹楚。
張周道:“讓孫千戶帶人演練。”
一旁的陳韶問道:“萊國公,敢問一句,這火銃跟以往的,有何不同嗎?”
此時從下麵上來一人,正是今日負責陪同張周來演武場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韋彬,接下來韋彬很可能要執掌東廠,而他現在所做的事,更多是接替蕭敬。
韋彬笑道:“遂安伯問得好,這火銃咱家看過了,說是隻要一勾手指頭就響,射程甚至能到二百步,端的是厲害,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穿過韃子的鐵甲。”
“嗬嗬,怎麼可能呢?”柳景在陪笑著。
正說著,唐寅也上到高台上,先前負責運火銃過來的人,正是他唐寅。
在唐寅身後,還帶來了剛從宣府回來的工部主事林庭,張周的大舅子,二人也都將作為研武堂二期的教官,隨著他們上來的,還有京營裡幾位指揮僉事級彆的將領,他們今日也是來觀摩學習的。
“開始吧。”張周對一旁的唐寅下令。
之前研武堂由王瓊負責日常的演炮等事,而今張周就指望不上有太能耐的人,唐寅都被拔擢到日常訓練官的位置上。
由唐寅拿出令旗,給下麵的將領發號施令。
……
……
“砰砰砰……”
排槍,講求的是連續不斷。
製式的子彈,一次運來幾籮筐,由四十名錦衣衛排成兩排,第一排二十人負責模擬排槍,第二排二十人模擬裝彈。
在大明,火銃往往是靠三排甚至是四排,才能完成火繩槍的發射,因為在麵對騎兵時發射的窗口期並不長,以兩排槍發生最合適,等發完了……也不用填裝丹藥了,基本就可以進入到肉搏狀態。
可現在不同了。
二十人排槍,一人發射兩次,以一百五十步之外的靶子為目標。
兩排槍發射,間歇非常短,在發射結束之後,對麵的靶子基本都有命中的情況,觀禮台上觀禮的眾人,也都用望遠鏡看到了實際的情況。
隨後二十人回撤,第二排槍手上前,隨即再進行兩輪排槍。
等第二輪再撤回,隨即第一輪裝彈也結束……
就這麼來回六七趟之後,周圍無論是觀禮的勳爵和將領,還是在旁邊維持秩序的普通士兵,都看得目瞪口呆。
“完畢!”
下麵排槍結束,隨即由孫上器親自舉起小旗,錦衣衛收槍,隨後有善後的人去清理靶場。
韋彬笑著問一旁的柳景道:“安遠侯以為如何?”
“著實厲害。”彆說柳景是真的覺得厲害,就算不厲害,他也不得不去恭維。
韋彬道:“若是以後大明的將士都可以配備這種燧石銃,以後平草原的大業可成。”
陳韶問道:“這不點火,怎麼就發射出去了?不會炸膛嗎?”
張周笑道:“點火就是靠燧石撞擊,但也不是很穩妥,以後還會改進。炸膛還是會有的,隻是安全性能得到了保障,所用的鑄造鋼管,效果都還一般,如果再進行改造的話,可以再提升一些射程,把射程提升到三四百步的模樣,比一般的弓箭射程要好很多。但跟遠炮還是沒法比啊。”
“相得益彰,相得益彰。哈哈。”柳景在旁邊帶著恭維的笑容。
韋彬道:“張先生,聽說這燧石挺不好開采的,成本也很高,需要到南方去開采,比之一般點火折子用的燧石標準更高。這東西……以後如何能量產呢?”
“過渡而已。”張周指了指下麵正往前推的火炮,“以後我連火炮也打算用上燧石炮,隨時點火隨時發射,免除了火繩點燃的時間,密閉性也能提高,也會加強射程。我們繼續看演炮。”
……
……
當天不過是例行的火器演示。
看完之後,在場的勳臣和將領,每人都需要寫一篇“觀後感”,由韋彬帶回去給朱祐樘看。
新學員因為還要從各地調過來,又馬上到寒冬,開課的時間可能還要延後,張周從演武場下來,就見到張銳和張侖父子倆,陪同著兵部右侍郎楊謐押送著一批黃火藥到演武場來。
第(1/3)頁
第(2/3)頁
因為張周並沒有去過兵部點卯,他跟楊謐之間也隻是認識,談不上有什麼交情,而楊謐作為兵部右侍郎,所行的基本就是左侍郎之事。
禮數上,二人還是要客氣一下的。
“萊國公,兵部已跟工部有過交涉,年末之前,將會從湖廣、江贛等處,調一批硝石到京,說是直接運到你私下的工坊,再由工部行采辦,目前各地的礦藏開采基本都已停滯,所能交接的硝石恐怕也不能足數……”
楊謐顯得公事公辦。
不夠數,提前告訴你,彆說是我們給你找麻煩。
但其實就是……朝廷在想方設法給張周於西北的備戰製造困難。
說故意,也不算是,因為張周的備戰更多是需要用到鋼鐵和黑火藥、黃火藥,煉鐵這件事張周基本已經能做到自產自銷,但剩下那些稀缺的半成品,則需要從各地的礦場來征調,采購的費用需要朝廷來調撥。
哪怕皇帝給一路開綠燈,但隻要隨便一個“地方產出不足”、“調運損耗過大”的簡單理由,就能卡火器製造的脖子。
卡的還那麼理直氣壯。
張周笑道:“無妨,有多少運多少,最近我也打算在北直隸周邊開點硝石礦,希望能做到不缺吧。”
“好。”楊謐並不以為意。
在他看來,你愛開不開,反正對我又沒什麼損失,最好你什麼都彆伸手跟朝廷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張銳問道:“萊國公,聽說這兩天,遼鎮將會有戰事發生,陛下會經常召上聽處官員議事,家父最近染恙在身,不會耽擱了什麼大事吧?”
張周道:“戰場之事瞬息萬變,京師能過問的很少,讓令尊好好養病。”
張老頭生病,也不管是真病還是裝病,反正從皇帝到張周,沒人覺得張懋能對遼東跟朵顏三衛的戰事提供什麼有價值的幫助。
楊謐安排人手,把黃火藥都送進軍營內。
柳景和陳韶也過來跟楊謐見禮打了招呼,卻是楊謐又從懷裡拿出一份由兵部尚書馬文升簽發的手諭,交給張周。
“萊國公,兵部在接收各地調來的火藥物資時,並無先例可循,既然你平時要用到這些東西,涉及到調遣等事,還是你親自去交接為好,所涉及到的運送成本等,核算等事也一概要與工部、太倉溝通,不能假手於兵部。”
楊謐作為按部就班爬上來的兵部右侍郎,做事將求個公事公辦。
除了給你張秉寬製造原材料上開采上的麻煩,在運送和交接方麵,也彆指望我們幫你完成,運費的核算,還有交接等一係列複雜的流程,交給你親自去辦,你研武堂不是牛逼嗎?自己的事自己完成!
如此一來,讓你開采也采不完備,運輸也運送不全,接收的時候麻煩事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