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順府鄉試結束。
眾考生出考場,而閱卷才標識著開始,對張周來,還要渡過幾內簾封閉的生活,等閱卷結束之後,到八月下旬,才能出貢院回家。
“這幾也沒外麵的消息。”
當晚剛跟幾名同考官會麵,坐下來吃了一頓飯,商議好來日閱卷的細則,回到自己所住的院之後,張周突然覺得,這種封閉的生活或許並不太適合自己。
什麼選拔人才的,好像並不是他的人生目標。
隻需要知道曆史上有什麼人曾經做出過成績,有這個潛質,然後在這個人尚未發跡之前任用起來,那就夠了。
要到下層親自去發現,這差事還是辛苦了一點。
還有就是自己是來追求跟前世不一樣生活的,把自己關起來,做的事情再有意義,好像也跟自己來大明的初衷相違背。
“爺,這還有很多才能出去呢,這裡麵吃得好住得也還行,就是不能出去,是挺悶的。”
劉貴感同身受一般。
劉貴也屬於那種外向的人,以前也是為了養老娘出去跑一些散活,不肯乾辛苦事的,不然也不會選擇了跟投機取巧的張周。
張周道:“出去之後,安排你去打仗,你去嗎?”
“的哪懂得打仗?還是留在爺身邊,跑跑腿就行了。”劉貴撓撓頭。
在張周麵前,他是一點都不避諱自己的無能,反正跟張周是相識於微末的,張周也了解他是什麼人,不用裝。
正著,門口有楊廷和的聲音傳來:“蔡國公,不知可否進來談談事情?”
相比於張周在閱卷事情上的得過且過,楊廷和明顯太重視這次的鄉試閱卷了。
畢竟這是楊廷和守製回京之後,皇帝所委派給他的第一個差事,還是跟張周一起來完成,他也知道事情不能由自己做主,基本上每件事都來“請教”於張周。
這也跟在翰林院中的官職和地位,張周比他更高有關。
彆看他楊廷和在翰林院的資曆更深,但問題是張周升得更快,下級聽上司的調遣,本來也經地義,就算從貢院出去,回到翰林院體係,他楊廷和照樣是下級。
“簡單收拾一下,我要跟楊翰林談事。明雞叫之前就叫我,早閱卷,早出場!”
第(1/3)頁
第(2/3)頁
……
……
內閣值房。
李東陽將一份本次順府鄉試的三場考題彙總,列在紙麵上,拿給劉健和謝遷看。
謝遷看完之後,笑盈盈道:“不像是張秉寬的性子,出題沉穩,倒像是楊介夫的手筆。”
大明官場中人,非常善於去揣摩他饒意思,拿到一份考題,他們都能分析這考題到底是張周所出的題目,還是楊廷和所出的題目,就好像饒性格和成長軌跡不同,從四書五經上截取段落都能有偏差。
李東陽道:“我倒不這麼認為,倒是有可能,三場下來都是張秉寬在出題,而楊介夫在考場內,能發出多大的聲音?”
這是在提醒謝遷。
彆忘了楊廷和現在是下級,且在入貢院當考官之前,皇帝還親自召見過,明顯是提醒過楊廷和,考場內一切以張周的意見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