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朝堂上。
張周列席於朝議,而這次的朝議上,朱佑樘對於西北邊政開始了一番演講,所講述的內容,就是西北不能閒著,要繼續打。
“……自入秋以來,各處得到不少韃靼人靠攏邊陲,寇邊的奏報,且有寧夏各衛所的急報,韃靼似並不甘心於先前的敗績,仍舊試圖在邊陲找尋騷擾和劫掠的機會……”
“朕思量再三,決定以王瓊王卿家總製延綏、寧夏、甘肅等處軍務,由他前去西北,接替秦卿家回來。秦卿家回朝之後,朕會酌情給他安排好新的差事。”
……
除了表示要把王瓊派去西北,還要把秦紘調回來。
並不是直接讓秦紘告老還鄉,而是給他個尚書級彆的官職,讓他在京城裡混一段時間,算是臨退休之前的榮光。
重新啟用了一次,總不能就這麼放歸了,不然彆人還會以為秦紘這次的差事完成不夠好。
但其實從皇帝的角度來,秦紘這次到西北,做事基本算是在中規中矩,也是因為韃靼人並沒有從延綏寇邊,而是兩次選擇了寧夏,秦紘既沒有犯錯的機會,也沒有大的立功機會。
謝遷走出來道:“陛下,既然西北軍務緊張,應當派遣兵部中人前去,協領三邊軍務為善。何以要從戶部調人呢?”
要派人去,那應該把張秉寬那子塞過去啊。
這樣我們就省著看見他。
眼不見心為靜。
朱佑樘道:“謝卿家,你認為誰合適,直接明便可,不必這般隱晦。”
點張周的名字,朕知道你什麼意思。
謝遷則好似很識趣,沒有再揪著這話題下去。
朱佑樘還刻意等了謝遷一會,見謝遷的確無意再出來掃興,這才板著臉道:“既如此,那此事便先定下來,以王卿家現官職,兼右都禦史,調往延綏,即日便動身。”
因為王瓊始終是左侍郎,並沒有當尚書,所以他也沒有直接以左都禦史調西北。
右都禦史調過去,也算是比較高的待遇了,但因為三邊總製算是西北最重要的軍事統帥,如茨調遣,等於是給王瓊一個直接晉升尚書的機會,在場的大臣也能覺察到這一點。
如果王瓊在西北儘職儘責,哪怕不用立太大的功勞,隻要讓韃靼人不再犯境,或是在一些局部的戰事上有勝,那王瓊兩三年之後回朝當個尚書,基本上是地鐵板釘釘的事。
第(1/3)頁
第(2/3)頁
劉健道:“陛下,戶部如今正涉及到秋糧入庫之事,此時將左侍郎調出,會令公廨內事務懈怠。不妨再委派一人,為戶部左侍郎。”
“不必了。”
朱佑樘也明白劉健的意思。
劉健這是想削弱張周對戶部的控製,畢竟現在戶部左右侍郎,一個是王瓊,一個是陸完,都算是張周提拔起來的人,隻有個尚書佀鐘還是他們舊派係的人,但尚書本來就不管事。
戶部的差事,現在基本也被二、三把手給竊奪了。
若是有人能把王瓊給替了,那會大大加強舊派係的人對戶部的控製。
而控製戶部錢糧調遣,一向被舊派係認為是扼製皇權的最佳手段。
“此番西北用兵,並不會調撥更多的錢糧,各邊鎮仍舊需要自給自足。”朱佑樘補充道,“先前朕已批準了於永平府修造船廠和港口之事,關乎到南京等處錢糧北調之事。諸位卿家也不必議論了,此事也算是利國利民。”
皇帝又算是做出一個宣告,不跟大臣商議,直接決定一件事。
修造靠近京畿的海港,且並非以前那種的渡頭,而是大的港口,能停靠大型的海船,並通過陸路運輸,補充運河運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