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延綏。
王瓊是在二月十九得知了花馬池有韃靼人靠近的消息,最初他也沒提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在他看來,韃靼人是不可能接二連三對著大明一處駐有重兵的區域進攻的。
可隨之神英給他帶來有關河套之內斥候所探知來的消息。
“大人,夜不收已查到,韃靼人聚攏了兩三萬的兵馬,正往花馬池方向聚攏,若是現在不發援軍的話,隻怕花馬池一代或有大的戰端變故,此番或是韃靼人傾巢而出。”
神英作為軍將,會將一些得來的消息擴大化,俗稱大驚小怪。
王瓊道:“韃靼人經曆過去兩年的潰敗,如今還有膽氣入口我邊關重鎮?花馬池內,光是火炮就有幾百門,加上火銃等,韃靼人未免是自取其辱。”
神英問道:“那我們就……裝做不知嗎?”
這下,也讓王瓊為難。
花馬池地方上已經上報了韃靼人寇邊的消息,雖然花馬池在防務上,並不完全隸屬於三邊總製,可到底那路人馬也是在三邊的地界內。
王瓊道:“從建製來說,花馬池屯駐的兵馬,乃是受命於陛下,並非由本官所能統調。即便要出兵,也應以寧夏兵馬馳援,而非從延綏征調。”
言外之意,我是愛莫能助。
神英歎道:“到這會,大同來的兵馬都還沒消息,若花馬池真又遭遇到韃靼人大舉來犯,而新建伯調兵不及時,隻怕朝廷會追究的。”
說的是新建伯,但其實就是再看暗示王瓊,你必須要做出動作。
畢竟花馬池的防務,跟宣大防線是毫無關聯的,最大的關聯是皇帝讓馬儀帶三千精銳騎兵換防到花馬池,若是花馬池真出了什麼狀況,三邊總製是不可能脫逃乾係的。
王瓊道:“這春荒時景,輕易調兵,影響太大。若韃靼人隻是虛晃一槍,他們隻是想擾亂我三軍軍心,讓我們疲於應付呢?先前寧夏告急,各處都有戰情報上來,但實際上也隻有花馬池一處堡壘受困。”
神英點頭道:“確實如此,當時若非英國公被迷惑,帶兵離開,再或是安遠侯出兵及時,也不至於會出那麼大的變故。”
王瓊歎道:“所以此時並不能生亂。以花馬池駐防過萬兵馬,且還有寧夏周邊的援軍隨時可以馳援的情況下,莫說韃靼人派出兩三萬兵馬,就算是五六萬兵馬,也足以應付。”
“是。”神英聽了王瓊的話,似乎是放心,他道,“隻要花馬池的駐軍能安守關隘,跟韃靼人做出必要的周旋,韃靼人來再多兵馬也是徒勞。”
……
……
王瓊並沒有第一時間從延綏發兵馳援花馬池。
而劉瑾則近乎是在韃靼人的大兵壓境的背景下,倉皇進入到花馬池的駐地,一座從外表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土城。
劉瑾還是第一次踏足花馬池,在進城之前,他對這裡的防備等級是有很高期待的,可當他進城之後突然覺得這城池有跟沒有也沒多大區彆,總理軍務的臨時總兵官徐甚和副總兵張傲,親自到城門口迎接劉瑾。
“關城門,關城門!”劉瑾還是有些擔心。
徐甚走過來道:“末將徐甚,見過劉公公。”
“徐甚?你就是當初跟著京山侯,二百人馬就敢往敵陣裡衝的那個徐甚?”劉瑾打量著眼前的漢子。
徐甚聽到這裡,挺直腰杆道:“正是。”
劉瑾道:“倒是有些威名啊,那一戰你立功不小,怎還留在西北呢?也沒擢升個……京職當當?”
徐甚聽到這裡就比較苦悶,當初在寧夏一戰,楊一清和崔元都因那一戰獲得戰功,高升走了。
他雖然也算是升官了,但仍舊是在寧夏這一代轉悠,也是因為他沒什麼背景靠山,如果說崔元是他靠山的話,崔元在發跡之後早就把他給忘了,而崔元本身也沒什麼背景,在很多人看來也隻是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長公主駙馬。
一旁的鄭遂道:“徐將軍英明神武,應該由徐將軍來指揮作戰。朝廷也不該再派旁人來了。”
“不敢當。”徐甚道,“卑職隻是奉命行事,聽說朝廷調了平虜侯前來此處,卑職隻是臨時接管軍務之事而已。如今劉公公前來,這裡的事務應當交給您。”
徐甚也心知自己沒多大本事,要說在戰略上比較牛逼,還是跟崔元不要命往前衝的時候,最簡單直接。
第(1/3)頁
第(2/3)頁
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什麼好的戰術。
劉瑾道:“邊走邊說,營所在哪裡?咱家一路前來,旅途勞頓,想休整一下。帶咱家去。”
徐甚道:“公公或有不知,此處的條件艱苦,很多糧草物資等,都是從寧夏各處調過來的,城內連能打水的井都很少,將士們經過這三個月的苦戰之後,也都……”
劉瑾皺眉道:“韃子都殺來了,你跟咱家訴苦呢?”
“並非此意。”徐甚道,“將士們的意思,是先保證城內的安穩,您看……”
劉瑾不耐煩道:“咱家剛進城,這一路上風餐露宿的,連這裡的情況還沒搞清楚,現在就讓咱家給你們定戰略基調嗎?咱家定不出來!韃子的戰報,趕緊給咱家帶過來,咱家要仔細研究一番。”
……
……
劉瑾隨即到了他的衙所,進去後才發現,也真就是個太普通的地方,卻是之前張懋留下來的。
裡麵的供應倒也是周全,對張懋來說,這條件非常艱苦,而劉瑾也就將就著接受,因為他這兩年吃的苦頭不少,眼下能找個有瓦遮頭的地方,對他來說也算是值得慶幸的。
在劉瑾正式跟城中將官會麵之前,徐甚先對城內的將領做一番安撫。
“這位劉公公不簡單啊,聽說是研武堂的提督中官,那可是非一般的人物,應該跟如今兵部中的部堂等官都有往來,且聽說他與王中丞也是舊交。”
“進城之後,就能說出徐將軍的過往,看來他對咱的事都比較了解。”
“沒錯,先前的英國公隻主張讓我們堅守,很多時候韃子來了,讓我們自行應付,這位劉公公應該是……不顯山不露水,能給我們主持大局吧?”
……
一群人在閒言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