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內閣,值房。
劉健將一份通過正規渠道送京,從通政使司傳送過來的奏疏,也就是唐寅請辭的奏疏,直接放到李東陽麵前。
李東陽拿起來一看,點頭道:“例行請辭,倒也常見。”
顯然李東陽並不覺得唐寅的請辭是由衷行為,他會覺得唐寅是在惺惺作態,前線戰事沒取得勝果,撤兵回來之後假惺惺做一次請辭,等皇帝下旨不準允,他又可以繼續“為非作歹”。
這也是朝中文臣慣用的套路。
劉健道:“再看看這個……”
隨即李東陽看到了一份讓他驚掉下巴的奏疏。
是陝西道三名監察禦史聯名上奏參劾唐寅的奏疏。
在奏疏上,他們痛陳唐寅在西北的劣跡,更表明在北方一戰結束之後,唐寅直接躺平了,連兵馬都不訓練,更是對軍政事務非常懈怠,連日常的巡防等事都做不到。
反倒是成國公朱輔在任勞任怨,一直在完成一些巡防之事。
但隨後在結尾又表明,在唐寅的不作為帶動之下,連成國公都被感染,竟然也學著唐寅不問軍務……
看起來,那些言官是懂得抬一踩一的,他們在這件事上是充分貶低了唐寅,對朱輔倒還算客氣,對唐寅那是各種攻擊,就唐寅的作為,他們差點想把腦海中能用的惡劣詞句一並用出來。
李東陽感慨道:“對三邊總製的參劾也有不少,但從未有一份,像今日這般……言辭激烈。”
前麵幾任三邊總製,也會經常遭遇到參劾等事,但在那些參劾中,措辭都不會像今天這麼強烈。
唐寅就好像是挖了那群人的祖墳一樣。
劉健無奈道:“入朝三年,什麼成就都還沒有,就能位居高位,全都是靠陛下的寵信,還有某些人的胡作非為,他的能力必然是跟不上他如今的官職,做得不好,被人參劾也是平常事。”
李東陽差點就想問,是嗎?
先不論唐寅能力行不行,就說這群人參劾唐寅,真的是因為他真的不行?還是說……
這群人是妒忌唐寅?
自己入朝為官,苦熬了多年才混到了監察禦史的級彆,這官職看似清貴,卻也隻是個芝麻綠豆官。
唐寅憑啥就可以入朝三年多混到今時今日的地位?
這公平嗎?
我們稍微逮到機會,那還不添油加醋把唐寅好好攻擊一番?
劉健道:“賓之,既然連唐寅自己都不想繼續在西北,那也該助他一把,西北軍務之事,不能落到這種不學無術之人手上。”
李東陽道:“其實……唉!”
“你有什麼,明說便可。”劉健覺察出李東陽的態度不太對。
李東陽無奈道:“以我通過不少人口中了解,唐寅此人倒是頗有抱負,且在治軍上也是求穩的,幾次帶兵都是深入敵後,即便與張周有同門的關係,但那也是張周強行拉扯,他們二人本就結怨,這幾年也近乎沒什麼往來。”
“你說什麼?”
劉健顯得不可思議。
我在讓你想辦法把張周的師弟給乾下去,你跟我說這個人其實跟張周關係不親,甚至他還有能力?
你是想幫唐寅?
李東陽道:“這件事我詳細求證過,並無錯。”
劉健板著臉道:“是否因為你是他的座師,所以才會對他有所縱容?”
這說的是,弘治十二年那一屆會試,主考可不止程敏政一個,其實真正主導一切的考官是他李東陽,當時二人主考,隻有程敏政卷入鬻題案而已。
李東陽搖頭道:“絕非如此,我隻是覺得,此人還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劉健略顯生氣道:“你看看他的作為,有一件是正經人所為?入朝三年,就能主政西北軍務,他的能力能高到哪去?北方一戰之後,他這算是撂挑子嗎?自己不作為,怪誰?”
說到這裡,劉健氣息都很不勻稱。
他不是氣唐寅的作為非常惡劣,而是氣在這種時候,李東陽居然跳出來跟他唱反調。
李東陽卻好像很堅持道:“想瓦解張秉寬背後的勢力,難道不該找到切入點?先前是陸全卿,但最近陸全卿似乎是消停下來,但唐寅那邊……”
言外之意。
你想打倒張秉寬的心情,我是很理解的,但咱也要找對方法。
先前嘗試過很多方法都不奏效,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試試從唐寅身上入手呢?
劉健道:“無論你有何策略,至少此人不能留在西北,軍務之事交給他這種人,豈有不亂之理?”
“是。”李東陽點頭道,“可以讓他卸任,但最好是召他回朝,讓他有機會……能為我等所用。”
“你覺得他……”
“那劉閣老,你覺得是一個道士門下的師弟重要,還是我等招攬他更能讓他找到歸屬?此人怎麼說也是進士出身,很多成就是靠他自己取得,並未獲得張秉寬多少相助,空有同門之名而已。”
李東陽似乎已打定主意,要在唐寅身上做文章。
劉健道:“那也先把他的官職給下了,後麵……再說吧。”
……
……
唐寅請辭,並被西北言官參劾的事,很快就在有心人的傳播之下,鬨得朝野上下人儘皆知。
甚至有人借助京師的邸報在傳播這件事……
自從張周在京師辦了報紙之後,本來由官府所發行的簡易邸報,也開始進入到民間運作,大概是有人想從邸報上搶奪話語權,在朝中一些大事發生之後,那些製作簡易隻有一兩句話的邸報就開始在京師流行。
而這次唐寅的事,正好是新舊兩派人都關心的,也是輿論陣地正麵相博的戰場。
也是因為傳統派係難得有機會揚名一次,來表明像唐寅這樣的新貴不行,所以此消息也是被大肆傳播。
本來民間議論朝事,並沒什麼不妥,畢竟也不涉及到對朝廷用人的影響,但消息的傳播,也讓有心人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而最先做出反應的人,正是陸完。
陸完本是在王瓊之後,最有機會成為三邊總製的人,但未曾想卻突然殺出唐寅這個程咬金,最後讓陸完的算盤落空。
難得又聽說唐寅兵敗後意誌消沉,甚至因為這件事請辭要還鄉。
陸完瞬間感覺到自己的春天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