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的氣氛,像是被驟然抽空了氧氣一般,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張小霞的聲音不大,卻像是一道驚雷,劈開了眾人心中盤踞的迷霧。
“從現在起,我們不再問‘怎麼救她出來’,而是問‘她什麼時候想出來’。”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一張張疲憊卻充滿期待的麵孔,補充道:“我們要做的,不是強行破開那扇門,而是讓她自己,想要打開它。”
瑪雅·彼得羅娃,這位曾經的x3實驗體,如今的心理引導者,輕輕點了點頭。
她的指尖在紙上飛速滑動,寫下了一行字:“讓她先‘敲一次門’——不是求救,是宣告。當她主動敲門,我們就知道,她已經走出了第一道心門。”
吉米,這位身經百戰的現場指揮官,此刻也卸下了他那副雷厲風行的麵具,眼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
他喃喃自語道:“以前我們總想著怎麼破門而入,用武力,用技術……現在我明白了——真正的門,從來不在牆上。”
一場關於“反向敲門”的精妙儀式,在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氛圍中,悄然成型。
阿米爾·拉赫曼,那位經驗豐富的邊境向導,將一枚極薄的銅片,小心翼翼地藏入一個特製的磁力牽引裝置中。
這枚銅片,是這次行動的關鍵信物,也是連接莉亞內心世界的橋梁。
銅片的兩麵,分彆刻著一行字,那是瑪雅精心設計的雙向編碼——正麵是溫柔的試探:“你準備好了嗎?”背麵是堅定的承諾:“我在這裡等你。”
“這個銅片,要送到通風井的最底層,務必確保萬無一失。”張小霞的聲音冷靜而果斷,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生命的尊重和守護的決心。
一旦莉亞選擇敲擊這枚銅片,那微弱的震動頻率,將會觸發一套預設的共振係統,使貼附在鐵門內側的微型貼片,發出微弱的蜂鳴聲——那是“外麵有人聽見了”的物理反饋,是希望的回響。
程雪,這位技術精湛的遠程調度員,與邊境技工丹尼爾·科瓦爾緊密合作,利用廣播係統每日30秒的測試空檔,注入一段極低頻的脈衝信號,模擬“敲門回響”。
“這種信號,無法被任何監聽設備捕獲,但長期處於高度敏感狀態的莉亞,一定能夠感知到。”程雪解釋道,她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編寫著複雜的程序代碼。
她還精心設計了一套震動提示序列:三短一長表示“安全”,兩長一短表示“等待”。
這些無聲的信號,將會在無語言的情況下,幫助莉亞掌握外部的狀態,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我們要讓她知道,她不是孤身一人,我們一直在她的身邊,等待著她的選擇。”張小霞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她的心中,充滿了對莉亞的關愛和期望。
當夜,銅片被成功送達通風井底層。
控製室內,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那一聲來自黑暗深處的“敲門”聲。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鐵門內卻始終沒有任何動靜。
寂靜,仿佛凝固的鉛塊,壓得人喘不過氣。
“會不會是我們的計劃……失敗了?”吉米的聲音有些沙啞,他的臉上,寫滿了擔憂。
張小霞搖了搖頭,她的眼神,卻始終沒有離開屏幕上那個小小的身影。
“再等等,我們需要給她時間。”
時間,在焦灼的等待中,變得格外漫長。
直到淩晨413,疲憊和絕望的情緒,開始在控製室內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