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儒家那些人的點子,還是法家那些人的點子?
薑妄之所以一下就判斷出分道而行的點子,是出自儒家或者法家。
是因為,儒家提倡‘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而法家雖然不提倡‘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卻最看重社會階級秩序,上下尊卑等級。
儒家認為,泥腿子就是泥腿子,就該好好種田。
法家認為,把所有被管理者和管理,按等級分配。
簡單點說就是:牧羊犬就是牧羊犬,母羊就是母羊,公羊就是公羊,頭羊就是頭羊。
如果不是法家這種嚴厲的階級觀點,也就不會造就秦二十級官爵每一級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社會地位和待遇。
在對待等級待遇上,尤其是關於君王的特權待遇,儒家是與法家出奇的一致的。
比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句話,出自《禮記·曲禮》,是由儒家禮治一派提倡的。
但後半句的‘禮不下庶人’,法家也讚同。
這是因為法家就是脫胎於儒家。
法家之學,源於李悝,而李悝的老師則是孔子的弟子子夏。
實際上,戰國法家是針對貴族政治而出現的政治學派。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主張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同時,法家卻又吸取了禮治的等級劃分,主張嚴分尊卑等級製度,尤其是在君王與其他人之間。
如果說儒家是為了君王和貴族服務,那麼法家是一個完全為君王服務的學派。
所以說,薑妄一下就想到了能提出這種觀點的,不是儒家,那就是法家了,不會是其他人。
幾個月沒回關中,如今的關中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秦直道在修建,無數荒田被開墾,還有的就是一處處興起的房屋,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
而越靠近鹹陽,變化越大,因為鹹陽周邊的秦直道,已經修建完了。
薑妄看到,隻能用四個字形容,‘極儘豪奢’。
當薑妄車隊返回鹹陽,第一時間就前往了華陽宮奔喪。
“陛下節哀。”見到始皇帝,薑妄拱手道。
“先生回來了,祖母走的很安詳。”始皇帝平靜的道。
末了,又說了一句:
“祖母臨走,請朕不要動陽泉君,可能已經猜到朕要對陽泉君動手。”
一直以來,始皇帝都沒有忘記小時候陽泉君帶給他的羞辱。
隻不過,陽泉君羋宸是華陽皇太後的弟弟,始皇帝一直沒有辦法而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