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辦公室後,鄧建軍先打了聲招呼。
“你好,鄧總。”
湯城站起來跟他握了握手,然後指了指沙發讓他坐下來說話。
“鄧總啊,這次緊急把你找來,是因為有個十分重要的任務想交給你。”
說著話時,他從桌子上拿出了厚厚一疊文件以及一個u盤。
鄧建軍沒有立即說話,而是接過了遞過來的資料。
翻開第一頁他就驚訝地低呼道:“高端光刻膠生產工藝?”
緊接著,不管一旁站著的湯城,他開始專心致誌地讀起來。
這一投入進去,鄧建軍就完全沉浸在其中,忘記了自己身處何地。
“原來提純的環節是這樣進行的,還需要添加特定化學品做萃取……”
“這個生產流程設計很有意思……確實可以大幅提高產量,減少材料損耗……”
“關於高端光刻膠的提純方法……咦……我怎麼沒想到這種方式……”
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過去了。
期間有人進來找湯城簽字都沒能打斷鄧建軍的思考。
直到中午吃飯時間,那疊資料才翻了不到三分之一。
因為他不是簡單瀏覽,而是仔細研讀每一個細節。
短短幾頁已經讓他感到震驚不已。
經過心裡反複推算,他意識到這份材料確實是真實的。
並且代表了國內尚未掌握的技術水平。
如果能夠將這份資料吃透,實現高端光刻膠國產化就不再是一個空談。
多少年來他投身研發事業,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
當初鄧建軍選擇從事光刻膠行業時,身邊的人都建議他轉行去做半導體電子方麵的研究。
因為那時大家都認為,光刻膠隻是一個小眾化學領域,市場狹窄,並且長期由日企壟斷。
相比之下,半導體電子產品研究在當時可是炙手可熱的行業,待遇好就業機會也多。
然而鄧建軍個性倔強,認準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
所以他從畢業至今,已經在這個領域堅持了整整二十年。
相比於那些大學時代的同學朋友們,他可能算是混得最差的一個。
沒辦法,整個國內的光刻膠行業都是這樣。
生產低端產品,賺的是辛苦錢,利潤低,給到個人的薪酬自然也就少了。可即便如此,他也從沒想過要放棄。
年輕時的理想,鄧建國一直銘記在心。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全身心投入。他很早就立下誌向,要做出國產的高端光刻膠。
可惜,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沒能成功。
直到今天,新老板給了他一疊資料。
這些資料就像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之前在專業上的難題和困惑,仿佛瞬間找到了答案。
鄧建國如饑似渴地閱讀著資料,連一秒都不願浪費。
這時,湯城看了一眼時間,不得不走過來,拍了拍鄧建國的肩膀。
喜歡高校難就業,影響我技校造航母?請大家收藏:()高校難就業,影響我技校造航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