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必須改革,也希望儘可能穩妥地推進。
一邊用現有矽芯片業務維持工廠運轉,另一邊從利潤中劃出部分用於研發炭基技術,這才是更實際的方案。
“你的顧慮我很理解。但如果有現成的石墨烯晶圓技術,你還會這麼猶豫嗎?還有,你有沒有考慮過時間成本?對集團而言,暫時犧牲一些利潤不重要,但搶占市場早一步,就有可能贏下整個賽道。”
“所以我的要求隻有一個:調動全廠資源,集中精力攻破我手頭這套石墨烯晶圓技術。”
“我可以承諾,晶圓廠所有人,在這段期間照發工資。即便一線員工暫時沒工作,也不會少發一分錢。”
說著,湯城拿出一個u盤,放在了桌上。
“王總,我要的是全廠所有技術力量集中攻關,必須全力以赴,不能分心做其他的事。”
最後一句話落下,湯城臉上的表情雖然平靜,卻自帶一種不容抗拒的壓力。
現在最寶貴的資源不是錢,而是時間。
如果按王陽的節奏慢慢研發,碳基芯片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投產。
所以湯城要用最極端的方式,把所有人逼入絕境,讓壓力轉化為動力。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隻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石墨烯晶圓量產化變為現實。“石墨烯晶圓的生產流程?難道已經穩定了嗎?”
王陽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懷疑,目光也是直勾勾地盯著湯城。
他在這行乾了十幾年,圈子裡的風吹草動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
但石墨烯晶圓這個概念,他還是頭一回聽說。
這幾年倒是聽說過有些科研單位在嘗試,但無一例外,最後都失敗了。
石墨烯材料本身電子移動速度極快,從理論上來說,運算性能遠遠優於傳統的矽基芯片。
可問題也出在這上麵。
石墨烯導電性太強了,幾乎控製不了電子的流動。
這就帶來一個致命缺陷——晶體管一旦通電,就很難完全斷電,導致基礎的邏輯功能無法實現。
所以這幾年國內外很多科研團隊實驗過,最後全都放棄了。
王陽雖然對湯城的決心感到震撼,但他對這次轉型並不樂觀。
炭基芯片真的那麼容易就搞出來?
基礎材料的更替是那麼輕易就能完成的?
這需要一整條產業鏈的配套、無數環節的協作。
必須等到科技和市場都達到某個階段,才能順水推舟。
像龍騰集團這樣強行調頭,成功的可能有多大?
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判斷,幾乎不可能。
龍騰垮掉不垮掉無所謂,隻要晶圓廠能正常運轉,大不了換一家公司接著乾。
晶圓廠的價值還在,再不濟也就是換個招牌的事。
所以,他堅持必須保留矽基晶圓的生產線。
“董事長,你不是在開玩笑吧?成熟的石墨烯晶圓工藝,據我所知,就連國際頂尖的微電子研究機構,也都失敗了。”
“石墨烯芯片確實是個好構想,理論上運算速度可能會比矽基快幾十倍、上百倍。但它本身的材料問題始終沒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