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章沒寫完的字已補上。
要說這何進做事就是快啊,漢靈帝的棺槨,還沒入土呢。劉辯就要登基了。
洪亮的鐘鼓鳴聲打破了北宮的寧靜,也喚醒了劉辯的思緒。
劉辯聽到殿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之後便是郭平輕聲的通報:“陛下,時辰到了!”
“知道了!”劉辯回應了一聲。劉辯吸了口氣起身,清亮烏黑的眸子中已經滿是堅定與憧憬。
“嗚,嗚,嗚”
劉辯走出宮殿的時候,鐘鼓聲已經鳴了三響,那意味著太常的官員們已經結束了在天壇的祭祀。
太廟的祭祀則是由劉辯自己去,虎賁開道,羽林兩側,南軍殿後。所有在洛陽一千石以上的官員,跟在虎賁營後麵。
劉辯看著麵前的玉輦,心中百感交集,上次看見這玩意還是漢靈帝在的時候,現在早已物是人非。
“陛下,時辰不早了,該去太廟了。”張讓站立在劉辯身後說著。
劉辯回頭掃視了一圈身後眾人,何進,張讓,袁隗,馬日磾等人的表情儘收眼底。劉辯收回目光抬腳,上了玉輦。
“起駕”
“嗚,嗚,嗚”
北宮中張燈結彩,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繼位,整個儀式也是在匆匆忙忙地進行,仿佛就怕劉辯會後悔一樣。
“停駕”
劉辯聽見聲音,明白這是到了,於是劉辯走下玉輦。看著麵前這座高大宏偉的太廟。一步一步開始進入太廟。
洛陽官員們眼中的新皇,一身黑色的袞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繡在上麵作為圖案,讓人感覺新皇精神煥發,朝氣蓬勃。
劉辯的步伐均勻,每一步都堅定沉著。因為劉辯知道,這種時候可不能掉鏈子。
數萬人的視線與注目仿佛對劉辯沒有一絲影響,沉穩的氣質完全看不出劉劉辯僅僅是一位剛滿十五歲的少年。
隨著劉辯一步步走到太廟的正門,下方的禮樂聲音也開始演奏。
“嗚,嗚,嗚”
“及時已到,新皇進入太廟,昭告祖宗,以安天地。”
劉辯一進入,映入眼前的便是無數塊靈位。高祖劉邦,文帝,武帝,光武,明帝共有二十三塊靈位入主位,剩下的就是一些王公貴族,士族功勳的靈位了。太多了,劉辯都數不過來。
“跪拜”
劉辯老老實實走到蒲團前跪下拜服。
“上香”
劉辯剛起身,趙忠就遞上三根已經點燃的香交給劉辯。劉辯接過香,象征性的彎腰拜了幾下,就插上香爐。
“太廟這邊結束了嗎,下麵乾什麼。”劉辯對著趙忠問道。
“啟稟陛下,結束了。下麵陛下該去崇德殿,接受百官的朝拜。”趙忠回答劉辯。
這何進和百官,是多麼想看到新皇登基啊。祭祀天地,都不用劉辯自己去,就來祭祀太廟就好了。
不過劉辯不想麻煩,所以有人代勞也順了劉辯的心意。
“啟稟陛下,兩位太後已經在崇德殿等著了,咱們還是快點好。”何進看到劉辯走出太廟,就立馬告訴劉辯。
劉辯站在太廟正門高處看著麵前這密密麻麻的人:“好,一切就聽大將軍的。”
沿著高高的台階一路向上,劉辯進入崇德殿。剛一踏入崇德殿,所有官員轉身朝劉辯的方向彎腰行禮。
“新皇登基。”
劉辯一步一步的走向九階台階上的皇座,董太後與何太後分彆坐在兩旁。劉辯在這個時候卻想起了漢靈帝對他說的話:“坐上那個位置的這條路,不好走。一定要小心謹慎。”
劉辯在心中想到:“是不好走啊。”董太後看自己的眼神,就像自己是殺人凶手一樣,看這情況應該是被要挾過來的。何太後倒是沒有看自己,也不知道她在看誰。
對於很多千古梟雄來說,這九階台階很長,但對於現在的劉辯來說,也就是幾分鐘的事。轉身,屁股坐下。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張讓拿起旁邊站台上的一份詔書大聲朗讀:“詔曰:朕之皇考,乃先帝陛下,以仁德治國,以勤政安民,四方鹹服,海內晏然。然天不假年,先帝驟然仙逝,朕承先帝之遺誌,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今朕以長子身份,繼位大統,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朕誓以先帝為榜樣,以民為本,以國為重,勤政愛民,守衛社稷。朕期望文武百官,忠心耿耿,儘職儘責,共襄大業。望我漢家子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國泰民安。此乃朕之肺腑之言,望天下臣民,鹹使聞知。布告天下。光熹元年,四月十五日。”
劉辯聽完這段話,也是非常佩服張讓這肺活量。這一大段話,張讓一口氣都沒有撒,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厲害啊。
劉辯還想說點什麼登基的感謝詞,發表一些豪言壯語,再給百官畫一些大餅之類的話。結果就看見何進站了出來。
何進清了清嗓子:“司徒丁宮,司空劉弘,年事已高,難當重任,今特許告老還鄉,已是新皇恩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