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係統有空間當然不會空軍。
帶著老婆孩子玩夠了,塗誌明隨手釣上了兩條大鯉魚,裝進水桶裡拎著回家。
有人說鯉魚越大越好吃,其實並非如此。
大美食家汪曾祺先生在《人間有味》中就說過:鯉魚要吃三斤左右的,品質最好、價格也最貴。
為啥呢?因為這個重量的鯉魚,體內脂肪含量分布得均勻,皮下和肌肉間都有適量的脂肪。
魚肉吃起來不但沒有什麼土腥味,而且口感滋潤、香滑。
晚上,一盆鯉魚端上桌,董大爺老兩口、塗誌明小兩口圍桌而坐。
至於塗晶晶,已經在吃完奶後懂事的睡著了。
塗誌明拿起酒瓶,給董大爺倒上一盅酒,又給自己滿上了一盅。
爺倆碰了下酒盅,各自抿了一小口。
秀芝招呼道,“大爺、大娘,快吃魚!
這魚是誌明哥剛釣上來的,可新鮮了。
下鍋的時候還蹦噠呢,嚇了我一跳。”
幾人都笑,董大爺伸筷子夾了一塊魚肉吃了,稱讚道:“好吃!這大魚的滋味又鮮又嫩,沒治了。”
每人都夾了一塊魚肉吃了,個個讚不絕口。
董大娘問道:“這魚多沉啊?怎麼這麼好吃呢?”
“三斤左右!”秀芝回答,隨即她又補充道,“是誌明哥說的,我也不知道有多沉。”
董大爺喝了口小酒,說道,“難怪這麼好吃呢!老話說‘三斤鯉,四斤鰱,五斤鯰魚美上天’,看來不是瞎說的。”
塗誌明給董大爺豎大拇指,“大爺,您真有文化,出口成章啊!”
董大爺笑得胡子亂顫,“啥文化啊?土話還差不多。”
“哎大爺,這您可說錯了,咱們老祖宗這點傳承全在這方言土語裡麵呢。”
和董大爺碰了碰杯子,喝了口酒,塗誌明繼續道:“董大爺說了句俗語,那我也賣弄賣弄,給你們講講這三斤重的大鯉子好在哪兒。”
幾人眼睛都看向了他。
塗誌明用筷子指著鯉魚,“這三斤沉的大鯉子除了好吃之外,寓意更好。
這條鯉魚重約三斤,身寬十二公分,從腹部到脊背,有十二排鱗片,恰似一年十二個月。
魚長三十六公分,從頭到尾,分布著三十六排鱗片,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魚尾處有二十四根魚骨,上下各十二根,對應一年二十四節氣。
另外它的四根腹鰭,代表人生酸甜苦辣四種滋味。”
話講完,塗誌明略有些得意的抬頭看向幾人。
這話是他上一世的爺爺說的。
老頭愛吃魚,每次吃魚必說這套嗑,塗誌明已然一字不差的學會了。
董大爺:“誌明這嘴皮子,適合說快板書。”
董大娘:“對,他應該拜海老大為師!”
秀芝滿眼小星星,“誌明哥,你真有文化。”
塗誌明嘿嘿嘿的笑了起來。
董大爺吃了兩口魚,端起酒盅喝了口酒,感慨道:“人這張嘴,得和本事配在一塊兒。本事大,放個屁都有人喊香,沒本事,天花亂墜都沒人理你。”
吃了一會魚,喝了一會兒酒,塗誌明這才想起來問道,“大爺,您今天給您侄子打電話了麼?”
“打了!”
“那說了我借著他的名義賣席子的事兒了麼?”
“說了,不就為這事兒打的電話麼?”
“那……他沒怪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