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塗誌明這邊沒了聲音,對麵王含露問道:“……哥,你在聽嗎?”
塗誌明深吸一口氣,按捺住內心的激動。
“我馬上聯係軍隊那邊,讓多給派過去一些卡車。
含露,你再去掃聽掃聽,這些試驗設備誰在用,這些機器誰會開,問他們願不願意到咱們村工作。
如果願意過來就是技術骨乾,工資翻倍,家屬配房,待遇從優……”
掛斷電話,塗誌明站在窗前出神。
他原本隻是抱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想著既然要給縣裡股份,不如趁機撈點好處。
誰承想一個無心之舉,竟然白白撿了個現成的藥廠!
還真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啊,簡直離了大譜!
塗誌明不知道的是,這年頭離譜的事兒多著呢。
比如某縣建造了一家化肥廠,結果原材料匱乏轉成了磚瓦廠,後來發現了發現了附近有煤礦又轉成了煤球廠……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還沒有,九十年代初這家工廠倒閉的時候,是以燈泡廠的身份申請倒閉的。
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轉產就像變戲法,全憑領導一句話。
等到了九十年代,更是發生了進口生產線當廢鐵賣的荒唐事。
比起這些,他這次意外收獲,倒也算不上多稀奇了。
先前,村裡新建廠子,都是先修廠房在進機器。
這回製藥廠顛倒過來了,先來的機器,再蓋廠房。
機器沒地方擺,暫時存放到了皮革廠新建的廠房裡。
所有在建房屋全部停工,全村手隻要在家的人全部上工地,集中一切力量先建製藥廠。
現在向陽大隊的人才如同過江之鯽,不管哪一行哪一業,隻要村裡大喇叭喊人,不出倆小時就有人登門。
廠子規劃、廠子建造、水電調試、機器維機器安裝、機器調試、生產運營,塗誌明連統哥都沒用上就全部有人搞定了。
基建狂魔的速度初顯,從計劃建廠到廠子開工,一共隻用了二十天。
製藥廠定名為“為民製藥廠”,取為國為民之意。
廠子建成,縣委書記錢書記一眾領導蒞臨開工儀式。
流程過後,廠長陳大年引領眾領導參觀工廠。
陳大年是原得勝製藥廠的研究員,被塗誌明職務誘惑,硬給從城市拉到了農村,做起了快樂的大廠長。
製藥廠可容納工人五百人,安排在了草編廠上遊,占地麵積三萬多平。
工人全部是從皮革廠直接分流過來的,這些人學用皮革做衣服剛剛成手,現在又過來學習怎麼製藥了。
走在廠房之中,看著整齊的車間,錢書記酸溜溜的說道:“誌明啊,本來還以為占了你的便宜,沒想到最後是你把我們都算計進去了。
我原以為你隻要幾台烘乾機、粉碎機,誰知道你把人家整個廠子都搬空了……
聽說連倉庫裡報廢的機器都沒放過?你小子可真是貪得無厭啊。”
塗誌明緊走兩步,湊近錢書記耳邊,“書記!這間製藥廠,市裡兩成股份,縣裡兩成股份,合同和紡織廠的一樣。
本想給您個驚喜,沒想到反倒挨了批評。為了自證清白,我隻好提前跟您交個底了。”
錢書記眼睛一亮:“此話當真?”
“我騙誰也不敢騙您這位大書記啊!”塗誌明一臉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