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此起彼伏的呼喊聲,塗誌明和郭諞子心滿意足的往家走。
所過之處都是笑臉相迎,“誌明哥”“誌明叔”“乾爸”呼喊聲不絕於耳。
看見街角有個老太太在賣山蔥,塗誌明湊了過去。
山蔥也叫寒蔥,這玩意兒東北山裡比較多,其他北方省份雖然有,但產量稀少,當地人不認。
“大娘,這個月份還有山蔥賣呢?”
老太太道,“可不咋的捏!
後山有個大山坡子,全長的這玩楞兒。
我挑嫩的挖了一筐,自個家也吃不了,就到街上賣點兒。
咋的小孩兒,整點兒啊?”
果然是東北人,聽著就帶著股子樸實。
塗誌明沒想到,街上還有人不認識他的。
拿起一捆山蔥,詢問道:“那你這玩楞咋賣的?太貴了我可不要。”
老太太道,“賊啦便宜,一捆兒六毛。”
郭諞子好事的又拿起一捆,“一捆六毛,那兩捆呢?”
“兩捆一塊五!”
“多少?”
“一捆六毛,兩捆一塊五!”
哥倆相視一眼笑了,心說鬨了半天這老太太不識數啊。
塗誌明掏出六毛給了老太太,“這是我手裡這捆山蔥的錢。”
接著又掏出六毛給了老太太,“這是他手裡山蔥的錢,您一共賺了多少錢?”
“一塊二!”老太太回答。
塗誌明笑著道,“這不就結了嗎?兩捆一塊二,您要一塊五。”
老太太把一塊二毛錢塞進了衣兜。
不屑道,“我不這麼說,你能一下買兩捆嗎?”
塗誌明……
郭諞子……
哥倆遲愣了片刻,全都大聲笑了起來。
笑了好一會兒,塗誌明從衣兜裡又掏出一塊八毛錢,把老太太剩下的山蔥都買了。
老太太蘸著唾沫數錢,塗誌明這才問道:“大娘,您是啥時候搬到這個村兒裡來的啊?”
把錢揣進衣兜,老太太回答道,“搬來一個月了。
這邊兒工廠招工,大學畢業的給工作、還給分房子、還允許帶著家口。
我兒子是哈工大畢業的,之前工作不順當想挪挪窩,我們一家就來了。”
塗誌明多少有些震驚,不是說知識分子金貴嗎?
堂堂哈工大的大學生,分所房子給個工作就給騙來了?
和老太太聊了會兒,哥倆抱著山蔥往家走。
董大爺家、海老大家、陳春來家、王桂芳家……關係親近的每家送半捆。
山蔥潔淨,蚊蠅不落,有祛風寒、活筋骨、健脾胃的功效。
可以用來熬湯、蘸醬、炒菜,滋味比大蔥要好的多。
各家送完,哥倆路口分彆,各回各家。
晚上,塗誌明親自下廚蒸的大米飯,炒了個雞蛋醬,烀了十來個土豆,又炒了點兒肉絲。
秀芝則到後院的大棚裡采來了香菜、小蔥、紅蘿卜、大白菜葉子。
香菜切碎、小蔥和山蔥切段。
放進大盆裡加入米飯、雞蛋醬、土豆泥攪拌。
然後用大白菜包起來,就是著名的東北大捧包。
想要變換一下口味的,也可以加入肉絲或者紅蘿卜絲。